三藏又恐怕扯断金箍,住了口不念。不念时,他就不痛了。伸手去头上摸摸,似一条金线儿模样,紧紧的勒在上面,取不下,揪不断,已此生了根了。他就耳里取出针儿来,插入箍里,往外乱捎。三藏又恐怕他捎断了,口中又念起来,他依旧生痛,痛得竖蜻蜓,翻筋斗,耳红面赤,眼胀身麻。那师父见他这等,又不忍不舍,复住了口,他的头又不痛了。行者道:“我这头,原来是师父咒我的。”三藏道:“我念得是紧箍经,何曾咒你?”行者道:

“你再念念看。”三藏真个又念,行者真个又痛,只教:“莫念!莫念!念动我就痛了!这是怎么说?”三藏道:“你今番可听我教诲了?”行者道:“听教了!”“你再可无礼了?”行者道:“不敢了!”他口里虽然答应,心上还怀不善,把那针儿幌一幌,碗来粗细,望唐僧就欲下手,慌得长老口中又念了两三遍,这猴子跌倒在地,丢了铁棒,不能举手,只教:“师父!我晓得了!再莫念!再莫念!”三藏道:“你怎么欺心,就敢打我?”行者道:“我不曾敢打,我问师父,你这法儿是谁教你的?”三藏道:“是适间一个老母传授我的。”行者大怒道:“不消讲了!这个老母,坐定是那个观世音!他怎么那等害我!等我上南海打他去!”三藏道:

诗: 西游记·第十四回·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译文:
《西游记》第十四回,讲述了唐僧被孙悟空捉弄的故事。唐僧因为担心金箍咒会伤害到孙悟空,所以停止念咒,但孙悟空仍然感到疼痛难忍。他尝试通过在头上插入针来缓解痛苦,但这种方法并没有解决问题。唐僧再次念咒,孙悟空又感到疼痛。唐僧询问孙悟空为何如此痛苦,孙悟空表示这是由观音菩萨教他的“紧箍咒”造成的。唐僧生气地质问孙悟空,孙悟空则辩解说自己没有恶意。最后,唐僧告诉孙悟空这是他母亲传授的咒语,孙悟空怀疑是观音菩萨故意害他,并打算去南海找观音菩萨算账。

注释:

  • 【西游记】:《西游记》,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作家吴承恩所著。这部小说以唐代为背景,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的种种奇遇和修行经历。
  • 【第十四回】:指的是《西游记》第十四回,讲述的是孙悟空与唐僧之间发生的一段故事。
  •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这里指的是孙悟空的内心经历了一次转变,最终克服了内心的贪嗔痴欲,不再为恶,同时也解决了由观音菩萨所施的“紧箍咒”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 【三藏】:指的是唐僧(玄奘法师),全名是唐三藏法师,是中国唐朝的一位高僧,为了取得佛法真谛,历尽艰辛前往印度求法。
  • 【金箍】:指的是孙悟空头上戴着的一种紧箍,据说是由佛祖赐予他的,用以约束他的行动,防止他大闹天宫。
  • 【老母】:在这里指的是观音菩萨,是佛教中的重要菩萨之一。
  • 【上南海】:指的是去往南海,即中国南海地区,是观音菩萨居住的地方。

赏析:
这段文字生动地描绘了孙悟空因为“紧箍咒”而陷入的痛苦挣扎,以及唐僧对此的态度和解决方法。孙悟空虽然被咒得痛不欲生,但最终还是被唐僧的教诲所感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同时,文中还展现了唐僧的智慧和慈悲,他能够理解并解决孙悟空的问题,而不是简单地惩罚他。此外,孙悟空对观音菩萨的怀疑也反映了他对权威和正义的反思。整个故事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修行、忍耐和智慧的理念。通过对这一经典故事的重新演绎,不仅能够加深读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也能引发对人性、权力和道德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