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笑道:“呆子,莫嚷!莫嚷!我们且回去见师父去来。”八戒却同行者到高岸上,见了三藏。三藏欠身道:“徒弟辛苦呀。”八戒道:“且不说辛苦,只是降了妖精,送得你过河,方是万全之策。”三藏道:“你才与妖精交战何如?”八戒道:“那妖的手段,与老猪是个对手。正战处,使一个诈败,他才赶到岸上。见师兄举着棍子,他就跑了。”三藏道:“如此怎生奈何?”行者道:
“师父放心,且莫焦恼。如今天色又晚,且坐在这崖次之下,待老孙去化些斋饭来,你吃了睡去,待明日再处。”八戒道:“说得是,你快去快来。”行者急纵云跳起去,正到直北下人家化了一钵素斋,回献师父。师父见他来得甚快,便叫:“悟空,我们去化斋的人家,求问他一个过河之策,不强似与这怪争持?”行者笑道:“这家子远得很哩!相去有五七千里之路。他那里得知水性?问他何益?”八戒道:“哥哥又来扯谎了。五七千里路,你怎么这等去来得快?”行者道:“你那里晓得,老孙的-斗云,一纵有十万八千里。象这五七千路,只消把头点上两点,把腰躬上一躬,就是个往回,有何难哉!”八戒道:“哥啊,既是这般容易,你把师父背着,只消点点头,躬躬腰,跳过去罢了,何必苦苦的与他厮战?”行者道:“你不会驾云?你把师父驮过去不是?”八戒道:“师父的骨肉凡胎,重似泰山,我这驾云的,怎称得起?须是你的-斗方可。”行者道:“我的-斗,好道也是驾云,只是去的有远近些儿。你是驮不动,我却如何驮得动?自古道,遣泰山轻如芥子,携凡夫难脱红尘。象这泼魔毒怪,使摄法,弄风头,却是扯扯拉拉,就地而行,不能带得空中而去。象那样法儿,老孙也会使会弄。还有那隐身法、缩地法,老孙件件皆知。
【诗句】
行者笑道:“呆子,莫嚷!莫嚷!我们且回去见师父去来。”八戒却同行者到高岸上,见了三藏。三藏欠身道:“徒弟辛苦呀。”八戒道:“且不说辛苦,只是降了妖精,送得你过河,方是万全之策。”三藏道:“你才与妖精交战何如?”八戒道:“那妖的手段,与老猪是个对手。正战处,使一个诈败,他才赶到岸上。见师兄举着棍子,他就跑了。”三藏道:“如此怎生奈何?”
【译文】
行者笑着对八戒说:“傻瓜,别吵了!我们回去找师傅吧。”八戒和行者一起上了高岸,去见了唐僧。唐僧向孙悟空施礼问道:“徒弟辛苦了吧。”八戒回答:“先不谈辛苦,只要能打败妖怪,送我过去就是万无一失的计策。”唐僧问:“刚才你和妖怪战斗如何?”八戒说:“那妖怪的本事跟我不相上下。正在交战时,他假装败退,跑到岸边。看到师兄拿着棍子,他就逃跑了。”唐僧问:“这样怎么办啊?”悟空说:“师父放心吧,不要着急生气。现在天已经很晚了,我们可以在这里坐下,让我去请些斋饭回来,吃了后就去休息,明天再想办法。”八戒说:“说得对,你快去吧。”
【注释】
- 木叉:指唐僧的弟子孙悟空(孙悟)的法号“金蝉子”。
- 奉法收悟净:指木叉奉命将悟性高的弟子悟净带回西天取经。
- 行者:指孙悟空。
- 呆子:指猪八戒。
- 高岸:高耸的山崖。
- 三藏:指唐僧。
- 欠身:弯腰行礼以示谦卑。
- 万全之策:指能够完全解决问题的最好策略。
- 诈败:假装战败。
- 那妖的手段:比喻妖怪的攻击手段。
- 直北下人家:指南面的北方。
- 五七千里路:大约五到七千里的路。
- 斗云:指孙悟空的筋斗云。
- 泰山:比喻非常重的物体。
- 遣:送。
- 芥子:微小的种子,比喻极小的东西。
- 凡夫难脱红尘:普通人难以摆脱俗世的纷扰。
- 泼魔毒怪:形容凶猛的妖怪。
- 扯扯拉拉:形容动作缓慢或做事拖拉。
- 隐身法、缩地法:佛教中的神通之一。
【赏析】
这段文字描绘了《西游记》中的经典场景——师徒四人在遭遇妖魔攻击后的紧张氛围与对策。通过对话形式展现了师徒之间的相互支持与合作,以及孙悟空的智慧和勇气。同时,也体现了唐僧作为师傅的沉着冷静和对弟子们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