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说得是,你请上坐,等我也拜几拜,就当拜堂,就当谢亲,两当一儿,却不省事?”他丈母笑道:“也罢,也罢,果然是个省事干家的女婿。我坐着,你拜么。”咦!满堂中银烛辉煌,这呆子朝上礼拜,拜毕道:“娘,你把那个姐姐配我哩?”他丈母道:“正是这些儿疑难:我要把大女儿配你,恐二女怪;要把二女配你,恐三女怪;欲将三女配你,又恐大女怪;所以终疑未定。”八戒道:“娘,既怕相争,都与我罢,省得闹闹吵吵,乱了家法。”他丈母道:“岂有此理!你一人就占我三个女儿不成!”八戒道:“你看娘说的话。那个没有三房四妾?就再多几个,你女婿也笑纳了。我幼年间,也曾学得个熬战之法,管情一个个伏侍得他欢喜。”那妇人道:“不好!不好!我这里有一方手帕,你顶在头上,遮了脸,撞个天婚,教我女儿从你跟前走过,你伸开手扯倒那个就把那个配了你罢。”呆子依言,接了手帕,顶在头上。有诗为证,诗曰:痴愚不识本原由,色剑伤身暗自休。从来信有周公礼,今日新郎顶盖头。那呆子顶裹停当,道:“娘,请姐姐们出来么。”他丈母叫:“真真、爱爱、怜怜,都来撞天婚,配与你女婿。”只听得环-响亮,兰麝馨香,似有仙子来往,那呆子真个伸手去捞人。两边乱扑,左也撞不着,右也撞不着。来来往往,不知有多少女子行动,只是莫想捞着一个。东扑抱着柱科,西扑摸着板壁,两头跑晕了,立站不稳,只是打跌。前来蹬着门扇,后去汤着砖墙,磕磕撞撞,跌得嘴肿头青,坐在地下,喘气呼呼的道:“娘啊,你女儿这等乖滑得紧,捞不着一个,奈何!奈何!”那妇人与他揭了盖头道:“女婿,不是我女儿乖滑,他们大家谦让,不肯招你。”八戒道:“娘啊,既是他们不肯招我啊,你招了我罢。”那妇人道:“好女婿呀!这等没大没小的,连丈母也都要了!我这三个女儿,心性最巧,他一人结了一个珍珠-锦汗衫儿。你若穿得那个的,就教那个招你罢。”八戒道:
《西游记》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
原文:娘,娘说得是,你请上坐,等我也拜几拜,就当拜堂,就当谢亲,两当一儿,却不省事?他丈母笑道:“也罢,也罢,果然是个省事干家的女婿。我坐着,你拜么。”
注释:此处的“娘”指的是女儿,“他丈母”则是女儿的母亲;“省事干家”意指做事简单直接,不费周折。“拜堂”是指正式结婚时双方交换婚戒并宣誓结为夫妻。
译文:女儿说:“妈妈说得对,您请坐,让我也行礼,就像拜堂一样感谢父母之恩。这样既显得我们两家关系亲近,又避免了繁杂的仪式。”母亲笑着说:“好吧,好吧,真是个省事的女婿。我坐在这里,你来拜吧。”八戒问道:“咦!满堂中银烛辉煌,我这呆子朝上礼拜,拜毕道:‘娘,你把那个姐姐配我哩?’他丈母道:‘正是这些儿疑难:我要把大女儿配你,恐二女怪;要把二女配你,恐三女怪;欲将三女配你,又恐大女怪;所以终疑未定。’”
赏析:这一段描写了唐僧在婚礼上的天真无邪和丈母眼中他的直率与憨厚。同时,通过对话展示了不同性格人物间的互动及其特点。
第二句:“八戒道:‘娘,既怕相争,都与我罢,省得闹闹吵吵,乱了家法。’”
注释:这句话反映了八戒的性格特点——直率、憨厚,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婚礼混乱场面的不满。
译文:八戒说道:“既然担心会有争执,那就都给我算了,免得吵闹,破坏了婚礼的正常秩序。”
赏析:此句体现了八戒对于婚礼习俗的理解和尊重。
接下来的句子:“那妇人道:‘不好!不好!我这里有一方手帕,你顶在头上,遮了脸,撞个天婚,教我女儿从你跟前走过,你伸开手扯倒那个就把那个配了你罢。’”
译文:“那位夫人叫道:‘不行啊!不行!我这里有一方手帕,你把它戴在头上,遮住脸庞,举行一个‘天婚’仪式,让我的女儿们从你的身边经过,你伸出手来抓住谁,就让她嫁给你吧。’”
赏析:这里展示了妇人的计谋以及她对女儿们的控制方式。八戒虽然有些傻气,但他的忠诚和憨直让他在这场婚姻游戏中处于劣势。
最后一句:“那呆子依言,接了手帕,顶在头上。有诗为证,诗曰:痴愚不识本原由,色剑伤身暗自休。从来信有周公礼,今日新郎顶盖头。”
翻译:呆子按照妇人的话做了,接过手帕顶在头上。有诗作证:“愚蠢不懂事情的本源,被色欲所伤身心疲惫。从前总是遵循周公的礼仪,今天却要新郎戴上头盖。”。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八戒因为被蒙蔽而做出的愚蠢行为。
整段话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古代婚礼的场景,展现了人物性格和当时社会风俗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