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伶俐虫接在手,看了道:“师父,你这葫芦长大,有样范,好看,却只是不中用。”行者道:“怎的不中用?”那怪道:“我这两件宝贝,每一个可装千人哩。”行者道:“你这装人的,何足稀罕?我这葫芦,连天都装在里面哩!”那怪道:“就可以装天?”行者道:“当真的装天。”那怪道:“只怕是谎。就装与我们看看才信,不然决不信你。”行者道:“天若恼着我,一月之间,常装他七八遭;不恼着我,就半年也不装他一次。”伶俐虫道:“哥啊,装天的宝贝,与他换了罢。”精细鬼道:“他装天的,怎肯与我装人的相换?伶俐虫道:“若不肯啊,贴他这个净瓶也罢。”行者心中暗喜道:“葫芦换葫芦,余外贴净瓶,一件换两件,其实甚相应!”即上前扯住那伶俐虫道:“装天可换么?”那怪道:“但装天就换,不换,我是你的儿子!”行者道:“也罢,也罢,我装与你们看看。”
那伶俐虫接在手,看了道:“师父,你这葫芦长大,有样范,好看,却只是不中用。”
译文:那只灵巧的小虫落在了孙悟空的手中,他看着葫芦说道:“师父,这个葫芦看起来很大,样子不错,很美观,但是它并不适合我们使用。”
注释:伶俐虫是一只善于察言观色的昆虫,它观察了葫芦的大小和形状后,认为它并不实用。
那怪道:“我这两件宝贝,每一个可装千人哩。”
译文:那怪物答道:“我手中的这两件法宝,每个可以容纳一千人。”
注释:这里指的是妖怪的两件法宝,它们每个都能容下一千个人。
行者道:“怎的不中用?” 那怪道:“我这两件宝贝,每一个可装千人哩。” 行者道:“你这装人的,何足稀罕?我这葫芦,连天都装在里面哩!”
译文:孙悟空问道:“为什么这些法宝不能用来装人呢?” 妖怪回答:“我的这两宝,每一件都可以容纳一千个人。” 孙悟空又说:“这些装人的法宝又有何稀奇?我的葫芦甚至可以装下天空!”
注释:孙悟空通过比较,表达了他认为妖怪的法宝虽然能装下很多人,但相比自己葫芦的神奇能力,则显得不那么珍贵。
那怪道:“就可以装天?”
译文:妖怪问:“那么,这些宝物真的能够装得下天?”
注释:妖怪好奇于孙悟空的葫芦究竟能装下多少东西,特别是对于“装天”这样的极限挑战。
行者道:“当真的装天。” 那怪道:“只怕是谎。就装与我们看看才信,不然决不信你。” 行者道:“天若恼着我,一月之间,常装他七八遭;不恼着我,就半年也不装他一次。”
译文:孙悟空自信地说自己的葫芦真的可以装天。妖怪对此半信半疑,怀疑孙悟空是在说谎。孙悟空回答说,如果天对他发怒,他可以在一个月内频繁地将天空装载其中;如果天不发怒,他甚至半年都不装一次天空。
注释:这句话展现了孙悟空对自己葫芦的无限信心和对天地法则的认知。
伶俐虫道:“哥啊,装天的宝贝,与他换了罢。”
精细鬼道:“他装天的,怎肯与我装人的相换?伶俐虫道:“若不肯啊,贴他这个净瓶也罢。”
译文:聪明的伶俐虫建议说,如果能将“装天的宝贝”与妖怪交换,那就最好不过了。而精明的精细鬼则表示反对,因为妖怪装天的法宝是不会轻易与人交换的。伶俐虫提出一个折衷方案:“如果你不愿意交换,那么我们就贴上他的净瓶吧。”
注释:伶俐虫的建议显示了它机智的一面,而精细鬼的担忧则是基于对妖怪性格的深刻理解。
行者心中暗喜道:“葫芦换葫芦,余外贴净瓶,一件换两件,其实甚相应!” 即上前扯住那伶俐虫道:“装天可换么?” 那怪道:“但装天就换,不换,我是你的儿子!” 行者道:“也罢,也罢,我装与你们看看。”
译文:孙悟空心中暗自高兴,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于是他上前抓住伶俐虫问道:“如果可以的话,你能跟我换取装天的法宝吗?” 那怪物回答道:“只要装了天就换。” 如果对方不换,他就是孙悟空的儿子。 最后孙悟空说:“好吧,好吧,我就把葫芦给你们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