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闻言,暗喜道:“这呆子乖了些也。老公公,你是错说了,怎么叫做预修亡斋?”那二位欠身道:“你等取经,怎么不走正路,却-到我这里来?”行者道:“走的是正路,只见一股水挡住,不能得渡,因闻鼓钹之声,特来造府借宿。”老者道:“你们到水边,可曾见些甚么?”行者道:“止见一面石碑,上书通天河三字,下书‘径过八百里亘古少人行’十字,再无别物。”老者道:“再往上岸走走,好的离那碑记只有里许,有一座灵感大王庙,你不曾见?”行者道:“未见,请公公说说,何为灵感?”那两个老者一齐垂泪道:“老爷啊!那大王:感应一方兴庙宇,威灵千里-黎民。年年庄上施甘露,岁岁村中落庆云。”行者道:“施甘雨,落庆云,也是好意思,你却这等伤情烦恼,何也?”那老者跌脚捶胸,哏了一声道:“老爷啊!虽则恩多还有怨,纵然慈惠却伤人。只因要吃童男女,不是昭彰正直神。”行者道:“要吃童男女么?”老者道:“正是。”行者道:“想必轮到你家了?”老者道:“今年正到舍下。我们这里,有百家人家居住。此处属车迟国元会县所管,唤做陈家庄。这大王一年一次祭赛,要一个童男,一个童女,猪羊牲醴供献他。他一顿吃了,保我们风调雨顺;若不祭赛,就来降祸生灾。”行者道:“你府上几位令郎?”老者捶胸道:“可怜!可怜!说甚么令郎,羞杀我等!这个是我舍弟,名唤陈清,老拙叫做陈澄。我今年六十三岁,他今年五十八岁,儿女上都艰难。我五十岁上还没儿子,亲友们劝我纳了一妾,没奈何寻下一房,生得一女,今年才交八岁,取名唤做一秤金。”八戒道:“好贵名!怎么叫做一秤金?”老者道:“我因儿女艰难,修桥补路,建寺立塔,布施斋僧,有一本帐目,那里使三两,那里使五两,到生女之年,却好用过有三十斤黄金。三十斤为一秤,所以唤做一秤金。”行者道:“那个的儿子么?”老者道:
诗句
西游记·第四十七回·圣僧夜阻通天水金木垂慈救小童。
译文
《西游记》·第四十七回·圣僧夜阻通天水金木垂慈救小童。
注释
- 《西游记》: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吴承恩。
- 第四十七回:指的是《西游记》中的第四十七个故事的开始。
- 圣僧:对唐僧的尊称,因为他是取经的僧人,故称圣僧。
- 夜阻通天水:指在夜晚阻止了通往天堂的水路,暗喻阻止了某种灾难或困境。
- 金木垂慈:指陈家庄的两位老者,他们以“金木”自称为姓氏,并暗示他们有慈悲之心。
- 救小童:指救助小孩的意思。
赏析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紧张而充满戏剧性的场面。首先,“圣僧夜阻通天水”,通过设置一个夜晚的场景,增加了故事的神秘和紧张气氛。其次,“金木垂慈救小童”则通过提及两个自称为“金木”的老者,以及他们的行为(垂慈),传达出一种慈爱和保护弱者的形象,同时也暗示了他们的某些秘密使命或任务。这种描述方式使得场景更加丰富和立体,也增加了故事的深度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