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有一事,欲见如来。”比丘尼道:“你这个顽皮!既然要见如来,怎么不登宝刹,且在这里看山?”行者道:“初来贵地,故此大胆。”比丘尼道:“你快跟我来也。”这行者紧随至雷音寺山门下,又见那八大金刚,雄纠纠的两边挡住,比丘尼道。“悟空,暂候片时,等我与你奏上去来。”行者只得住立门外。那比丘尼至佛前合掌道:“孙悟空有事,要见如来。”如来传旨令入,金刚才闪路放行。行者低头礼拜毕,如来问道:“悟空,前闻得观音尊者解脱汝身,皈依释教,保唐僧来此求经,你怎么独自到此?有何事故?”行者顿首道:“上告我佛,弟子自秉迦持,与唐朝师父西来,行至金-山金-洞,遇着一个恶魔头,名唤兕大王,神通广大,把师父与师弟等摄入洞中。弟子向伊求取,没好意,两家比迸,被他将一个白森森的一个圈子,抢了我的铁棒。我恐他是天将思凡,急上界查勘不出。蒙玉帝差遣李天王父子助援,又被他抢了太子的六般兵器。及请火德星君放火烧他,又被他将火具抢去。又请水德星君放水-他,一毫又-他不着,弟子费若干精神气力,将那铁棒等物偷出,复去索战,又被他将前物依然套去,无法收降,因此特告我佛,望垂慈与弟子看看,果然是何物出身,我好去拿他家属四邻,擒此魔头,救我师父,合拱虔诚,拜求正果。”如来听说,将慧眼遥观,早已知识,对行者道:“那怪物我虽知之,但不可与你说。你这猴儿口敞,一传道是我说他,他就不与你斗,定要嚷上灵山,反遗祸于我也。我这里着法力助你擒他去罢。”行者再拜称谢道:“如来助我甚么法力”如来即令十八尊罗汉开宝库取十八粒“金丹砂”与悟空助力。行者道:“金丹砂却如何?”如来道:“你去洞外,叫那妖魔比试。演他出来,却教罗汉放砂,陷住他,使他动不得身,拔不得脚,凭你揪打便了。”行者笑道:“妙!妙!妙!趁早去来!”那罗汉不敢迟延,即取金丹砂出门,行者又谢了如来。一路查看,止有十六尊罗汉,行者嚷道:“这是那个去处,却卖放人!”众罗汉道:“那个卖放?”行者道:“原差十八尊,今怎么只得十六尊?”
诗句
译文
正当我有事要见如来时。
注释
- “正有一事”:指孙悟空有紧急事情需要解决或请求。
- “欲见如来”:指孙悟空想要面见如来佛祖。
赏析
此句直接点明了主人公孙悟空急切地想要见到如来佛祖的原因,体现了他的急迫和尊敬之情。同时,也预示了孙悟空后续的遭遇及与如来的对话。
诗句
你这顽皮!既然要见如来,怎么不登宝刹,且在这里看山?
译文
你这个淘气的孩子!既然你要见如来,为什么不直接去宝刹,而要在这里观看山景呢?
注释
- “顽皮”:形容孙悟空调皮捣蛋的性格。
- “登宝刹”:指的是登上寺庙的宝殿。
- “看山”:此处比喻孙悟空在寺庙附近闲逛,没有立刻进入正题。
- “这顽皮”:指孙悟空的调皮性格。
- “看你”:是对比丘尼的一种调侃,带有轻微的戏谑意味。
- “为何不速速登宝刹”:催促孙悟空赶紧进入寺庙,表现出唐僧对孙悟空的关切与期待。
- “且在这里看山”:表现出孙悟空对周围环境的好奇和兴趣,但并没有立即行动。
赏析
这句话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孙悟空的调皮和唐僧的期望,同时也反映了唐僧对于孙悟空行为的担忧和理解。此外,通过对话形式,增强了故事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诗句
悟空,暂候片时,等我与你奏上去来。
译文
悟空,你先在这里等一下,让我为你向如来禀报。
注释
- “暂候片时”:暂时在这里停留片刻。
- “奏上去来”:向如来汇报情况。
赏析
此句是比丘尼对孙悟空的劝诫,提醒他应该先等待,不要急躁。同时也表明了孙悟空即将被引入更高层次的宗教场合,即如来佛的面前。
诗句
你快跟我来也。
译文
你就跟我来吧。
注释
- “快”:催促之意。
- “跟我来”:引导孙悟空跟随自己。
- “也”:语气词,加强了指令的紧迫性。
赏析
通过比丘尼的话语,表达了她希望孙悟空能够听从自己的建议,快速跟上自己,可能是为了引导孙悟空进入某个重要的环节或地点。同时,也显示了师徒之间的默契和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