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见了,合掌作礼道:「贫僧便是孙悟空。」那先生笑道:「你真个是孙悟空,却是假名托姓者?」行者道:「你看先生说话。常言道:『君子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我便是悟空,岂有假托之理?」先生道:「你可认得我么?」行者道:「我因归正释门,秉诚僧教,这一向登山涉水,把我那幼时的朋友也都疏失,未及拜访,少识尊颜。适间问道子母河西乡人家,言及先生乃如意真仙,故此知之。」那先生道:「你走你的路,我修我的真,你来访我怎的?」行者道:「因我师父误饮了子母河水,腹疼成胎,特来仙府,拜求一碗落胎泉水,救解师难也。」
那先生怒目道:「你师父可是唐三藏么?」行者道:「正是,正是。」先生咬牙恨道:「你们可曾会著一个圣婴大王么?」行者道:「他是号山枯松涧火云洞红孩儿妖怪的绰号,真仙问他怎的?」先生道:「是我之舍侄,我乃牛魔王的兄弟。前者家兄处有信来报我,称说唐三藏的大徒弟孙悟空惫懒,将他害了。我这里正没处寻你报仇,你倒来寻我,还要甚么水哩。」行者陪笑道:「先生差了。你令兄也曾与我做朋友,幼年间也曾拜七弟兄。但只是不知先生尊府,有失拜望。如今令侄得了好处,现随著观音菩萨,做了善财童子,我等尚且不如,怎么反怪我也?」
诗句:
1 “禅主吞餐怀鬼孕,黄婆运水解邪胎”
- “行者见了,合掌作礼道:「贫僧便是孙悟空。」”
- “那先生笑道:「你真个是孙悟空,却是假名托姓者?」”
- “行者道:「你看先生说话。常言道:『君子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我便是悟空,岂有假托之理?」”
- “先生道:「你可认得我么?」”
- “行者道:「我因归正释门,秉诚僧教,这一向登山涉水,把我那幼时的朋友也都疏失,未及拜访,少识尊颜。适间问道子母河西乡人家,言及先生乃如意真仙,故此知之。」”
- “那先生怒目道:「你师父可是唐三藏么?」”
- “行者道:「正是,正是。」”
- “先生咬牙恨道:「你们可曾会著一个圣婴大王么?」”
- “行者道:「他是号山枯松涧火云洞红孩儿妖怪的绰号,真仙问他怎的?」”
- “先生道:「是我之舍侄,我乃牛魔王的兄弟。前者家兄处有信来报我,称说唐三藏的大徒弟孙悟空惫懒,将他害了。我这里正没处寻你报仇,你倒来寻我,还要甚么水哩。」”
- “行者陪笑道:「先生差了。你令兄也曾与我做朋友,幼年间也曾拜七弟兄。但只是不知先生尊府,有失拜望。如今令侄得了好处,现随著观音菩萨,做了善财童子,我等尚且不如,怎么反怪我也?」
译文:
- 和尚吞下食物后怀上恶胎,母亲(黄婆)用河水解除了胎儿。
- 行者见和尚,合手行礼道:“我是孙悟空。”
- 和尚笑道:“你真的是孙悟空吗?你为何要假冒身份?”
- 行者回答:“你看这位大师说话。常言道:‘君子行事不改名,坐席不换姓。’我便是孙悟空,怎能假冒?”
- 和尚问:“你能认出我吗?”
- 行者说:“我因归于正教,奉行佛理,一路上登山涉水,失去了许多旧友,未能拜访,所以不认识您的尊容。”
- 和尚问:“刚才在问你的师母(子母河)是谁,你说是如意真仙,所以我才知道。”
- 和尚怒视行者:“你师父是唐三藏吗?”
- 行者说:“正是,正是!”
- 和尚愤怒地说:“你们可曾遇见圣婴大王?”
- 行者答:“他是号山枯松涧火云洞红孩儿妖怪的绰号,真仙问他怎么了?”
- 和尚说:“这是我弟弟的侄子,我也是牛魔王的兄弟。之前我哥哥来信说我让唐三藏的大徒弟孙悟空害了。我现在无处寻找你报仇,你反而来找我,还要求什么水吗?”
赏析:
本诗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孙悟空与一位自称如意真仙的和尚之间的一段交流。孙悟空对这位假扮成他的和尚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和礼貌,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揭示对方的真实身份。然而,和尚却以种种理由反驳孙悟空,并最终揭露了孙悟空的身份——牛魔王的兄弟,以及其侄子红孩儿的恶行。这段对话不仅展示了孙悟空的智慧和机辩能力,也揭示了他内心的善良和正义感。同时,通过对话的形式,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孙悟空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