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喝道:「这泼猢狲!还弄巧舌。我舍侄还是自在为王好,还是与人为奴好?不得无礼,吃我这一钩!」大圣使铁棒架住道:「先生莫说打的话,且与些泉水去也。」那先生骂道:「泼猢狲!不知死活。如若三合敌得我,与你水去;敌不过,只把你剁为肉酱,方与我侄子报仇。」大圣骂道:「我把你不识起倒的孽障!既要打,起开来看棍。」那先生如意钩劈手相还。二人在聚仙庵好杀: 圣僧误食成胎水,行者来寻如意仙。那晓真仙原是怪,倚强护住落胎泉。及至相逢讲仇隙,争持决不遂如然。言来语去成僝僽,意恶情凶要报冤。这一个因师伤命来求水,那一个为侄亡身不与泉。如意钩强如蝎毒,金箍棒狠似龙巅。当胸乱刺施威猛,着脚斜钩展妙玄。阴手棍丢伤处重,过肩钩起近头鞭。锁腰一棍鹰持雀,压顶三钩螂捕蝉。往往来来争胜败,返返复复两回还。钩挛棒打无前后,不见输赢在那边。
诗句:
- 「禅主吞餐怀鬼孕」: 禅主,即唐僧。吞餐,指的是吃了仙丹。怀鬼孕,意指吃下了带有妖怪的妖丹,导致怀孕。
- 「黄婆运水解邪胎」: 黄婆,是观音菩萨。运水,指用甘露水来化解邪胎。
译文:
- 第一句「禅主吞餐怀鬼孕」:唐僧吃了金蝉子所炼制的灵丹,结果生下了一个妖精的后代,变成了一只小猢狲,这就是孙悟空。
- 第二句「黄婆运水解邪胎」:观音菩萨得知此事后,便用水来化解了这一邪胎。
赏析:
这首诗是《西游记》中的一部分,描绘了唐僧、孙悟空和观音菩萨之间的一段故事。首先,唐僧误食了金蝉子所炼制的药物,生下了一只小猴子,这就是孙悟空。而孙悟空为了报仇,又去寻访如意真仙,希望从他那里得到帮助。然而,如意真仙却倚强护住自己的落胎泉,不肯给予帮助。最终,他们两人在聚仙庵里发生了激烈的争斗。
诗中的“禅主”指的是唐僧,他是取经的主角之一。而“黄婆”则是观音菩萨,她用自己的神通和智慧化解了这场纷争。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一幅唐僧、孙悟空和观音菩萨之间的斗争画面。
这首诗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告诉我们,人应该珍惜生命,不要轻易地做出错误的决定,否则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麻烦和痛苦。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宽容和忍让,不要因为一时的愤怒而做出后悔的事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