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唐长老一把扯住行者,骂道:“你这猴头,弄杀我也!
怎么说出这般话来,教我在此招婚,你们西天拜佛,我就死也不敢如此。”行者道:“师父放心,老孙岂不知你性情,但只是到此地,遇此人,不得不将计就计!”三藏道:“怎么叫做将计就计?”行者道:“你若使住法儿不允他,他便不肯倒换关文,不放我们走路。倘或意恶心毒,喝令多人割了你肉,做甚么香袋啊,我等岂有善报?一定要使出降魔荡怪的神通。你知我们的手脚又重,器械又凶,但动动手儿,这一国的人尽打杀了。他虽然阻当我等,却不是怪物妖精,还是一国人身;你又平素是个好善慈悲的人,在路上一灵不损,若打杀无限的平人,你心何忍!
诚为不善了也。”三藏听说,道:“悟空,此论最善。但恐女主招我进去,要行夫妇之礼,我怎肯丧元阳,败坏了佛家德行;走真精,坠落了本教人身?”行者道:“今日允了亲事,他一定以皇帝礼,摆驾出城接你。你更不要推辞,就坐他凤辇龙车,登宝殿,面南坐下,问女王取出御宝印信来,宣我们兄弟进朝,把通关文牒用了印,再请女王写个手字花押,佥押了交付与我们。一壁厢教摆筵宴,就当与女王会喜,就与我们送行。待筵宴已毕,再叫排驾,只说送我们三人出城,回来与女王配合。哄得他君臣欢悦,更无阻挡之心,亦不起毒恶之念,却待送出城外,你下了龙车凤辇,教沙僧伺候左右,伏侍你骑上白马,老孙却使个定身法儿,教他君臣人等皆不能动,我们顺大路只管西行。行得一昼夜,我却念个咒,解了术法,还教他君臣们苏醒回城。一则不伤了他的性命,二来不损了你的元神。这叫做假亲脱网之计,岂非一举两全之美也?”三藏闻言,如醉方醒,似梦初觉,乐以忘忧,称谢不尽,道:“深感贤徒高见。”四众同心合意,正自商量不题。
诗句:
- 却说唐长老一把扯住行者,骂道:“你这猴头,弄杀我也!怎么说出这般话来,教我在此招婚,你们西天拜佛,我就死也不敢如此。”
译文:
- 唐长老猛地抓住孙悟空,愤怒地责骂道:“你这个猴子,竟然敢做出这种事来,让我在这个地方招亲,你们要去西天拜佛,即使是死我也不敢这样!”
注释:
- 唐僧(唐长老):是《西游记》中唐僧的法号。
- 弄杀:这里是形容非常生气或者愤怒的样子。
- 西天拜佛:指的是佛教徒去西方极乐世界修行。
赏析:
- 这一句诗通过直接对话的形式,生动展现了唐长老对孙悟空行为的强烈不满和愤怒情绪。”弄杀我也”表达了他的极端愤怒和失望。
- 紧接着,孙悟空解释了他采取这一行动的原因,体现了他对唐僧深厚的忠诚和责任感。
- 最后,唐僧虽然感到震惊但并未失去理智,而是开始考虑如何应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挑战。
诗句:
- 三藏道:“怎么叫做将计就计?”
译文:
- 唐僧问道:“这是什么意思?我们应该怎样应对?”
注释:
- 三藏:唐僧的俗家名字“沙僧”。
- 怎么叫做将计就计:这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根据对方的策略或情况采取相应的行动。这里指的是唐僧询问悟空如何处理当前的困境。
赏析:
- 这一部分展示了师徒之间的交流和相互理解。唐僧询问孙悟空的策略显示了他作为师傅的智慧和关心弟子的安全。这也为后文孙悟空提出的计策铺垫了基础。
诗句:
- “你若使住法儿不允他,他便不肯倒换关文,不放我们走路。”
译文:
- 如果用法术阻止他们,他不会让你通过关卡,就不会让我们离开。
注释:
- 使住法儿:这里指用法术或魔法阻止对方。
- 不允他:不允许他通过关卡。
- 便不肯倒换关文:即不会允许过关。
- 不放你走路:不让你离开。
赏析:
- 这句话反映了孙悟空在面对可能阻碍他们行程的情况时,采取的一种强硬态度。同时也体现了唐僧的担忧和孙悟空的决心,以及他们对即将进行的婚礼的态度和准备。
诗句:
- “倘或意恶心毒,喝令多人割了你肉,做甚么香袋啊,我等岂有善报?”
译文:
- 倘若他心怀恶意,命令许多人把你的尸体肢解,制作成香袋,那我们怎么可能得到善报呢?
注释:
- 意恶心毒:形容人心思恶毒,存心不良。
- 喝令多人割了你肉:命令很多人动手伤害你。
- 做甚么香袋啊:这是讽刺对方如果这么做将会成为香袋,即被用来烧烟熏人的恶行。
- 善报:好的回报,善果。
赏析:
- 这句话反映了孙悟空对即将发生的婚礼的担忧及对唐僧安全的关心。同时,也揭示了唐僧对任何可能破坏佛家德行的行为的憎恶。这种担忧和警惕体现了他们在道德和信仰上的坚持。
诗句:
- “诚为不善了也。”
译文:
- 确实不是好事。
注释:
- 诚为:的确。
- 不善了:不好。
赏析:
- 这句话表明孙悟空认为当前的计划可能并非最佳选择,暗示着可能存在更大的风险或后果。同时,也显示了唐僧对于即将发生事情的看法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