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中忘不得,行功百刻全收。五年十万八千周,休教神水涸,莫纵火光愁。水火调停无损处,五行联络如钩。阴阳和合上云楼,乘鸾登紫府,跨鹤赴瀛洲。

这一篇词,牌名《临江仙》。单道唐三藏师徒四众,水火既济,本性清凉,借得纯阴宝扇,扇息燥火过山,不一日行过了八百之程,师徒们散诞逍遥,向西而去。正值秋末冬初时序,见了些——

野菊残英落,新梅嫩蕊生。村村纳禾稼,处处食香羹。平林木落远山现,曲涧霜浓幽壑清。应钟气,闭蛰营,纯阴阳,月帝玄溟,盛水德,舜日怜晴。地气下降,天气上升。虹藏不见影,池沼渐生冰。悬崖挂索藤花败,松竹凝寒色更青。

四众行彀多时,前又遇城池相近。唐僧勒住马叫徒弟:“悟空,你看那厢楼阁峥嵘,是个甚么去处?”行者抬头观看,乃是一座城池。真个是——

《西游记》第六十二回 · 涤垢洗心惟扫塔 缚魔归正乃修身

十二时中忘不得,行功百刻全收。五年十万八千周,休教神水涸,莫纵火光愁。水火调停无损处,五行联络如钩。阴阳和合上云楼,乘鸾登紫府,跨鹤赴瀛洲。

这首诗是《西游记》第六十二回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克服困难,最终到达目的地的旅程。诗中的“十二时中忘不得”,意指在修行的过程中,需要牢记自己的目标和使命。而“水火调停”则是指通过调和阴阳,达到心灵的平静和清净。整首诗表达了一种对修行和人生道路的追求和理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唐僧师徒在旅途中的种种经历和心境变化。通过对自然景观、生活琐事的描写,展现了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同时,诗中的意象也富有象征意义,如“水火调停”象征着心灵的净化和成长,“五行联络”则寓意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整首诗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