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殿香灯冷,虚廊叶扫风。凌云千尺塔,养性几株松。满地落花无客过,檐前蛛网任攀笼。空架鼓,枉悬钟,绘壁尘多彩象朦。讲座幽然僧不见,禅堂静矣鸟常逢。凄凉堪叹息,寂寞苦无穷。佛前虽有香炉设,灰冷花残事事空。

三藏心酸,止不住眼中出泪。众僧们顶着枷锁,将正殿推开,请长老上殿拜佛。长老进殿,奉上心香,叩齿三咂。却转于后面,见那方丈檐柱上又锁着六七个小和尚,三藏甚不忍见。及到方丈,众僧俱来叩头问道:“列位老爷象貌不一,可是东土大唐来的么?”行者笑道:“这和尚有甚未卜先知之法?我们正是。你怎么认得?”众僧道:“爷爷,我等有甚未卜先知之法,只是痛负了屈苦,无处分明,日逐家只是叫天叫地。想是惊动天神,昨日夜间,各人都得一梦,说有个东土大唐来的圣僧,救得我等性命,庶此冤苦可伸。今日果见老爷这般异象。故认得也。”

诗句翻译:
《西游记》第六十二回·涤垢洗心惟扫塔 缚魔归正乃修身

译文:
古殿的香烟冷清,虚廊中风吹过落叶。高高的千尺塔矗立云端,几株松树在庭院里养性。庭院中满地都是落花没有客人经过,檐前蛛网任凭鸟儿攀爬。空荡荡的寺钟,枉费挂在那里,壁画上的彩象朦胧。僧人们安静地讲座,却看不到僧人的身影;禅堂静谧,鸟儿时常光顾。凄凉的氛围让人叹息不已,寂寞之情难以忍受。佛前的香炉虽在,但已经灰冷凋零,一切显得如此空虚。

注释:

  1. “古殿香灯冷”:描述了一个宁静而古老的寺庙,香烛的光芒已不再炽热,给人一种冷清的感觉。
  2. “虚廊叶扫风”:描绘了走廊空旷,风吹过树叶发出声音的情景,增添了一种凄凉的氛围。
  3. “凌云千尺塔”:指那座高耸入云的塔楼,给人一种壮观而又孤寂的感觉。
  4. “养性几株松”:几株松树在庭中养护,象征着坚韧与自然之美。
  5. “满地落花无客过”:地面上落满了花瓣,却没有人经过,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场景。
  6. “檐前蛛网任攀笼”:屋檐上蜘蛛织就的网,被鸟儿随意地攀爬,展示了自然界的和谐。
  7. “空架鼓,枉悬钟”:虽然寺庙里有鼓和钟,但它们都显得空荡荡的,没有响声,表达了一种寂静的氛围。
  8. “绘壁尘多彩象朦”:墙壁上有绘画,灰尘覆盖着画上的图像,模糊不清,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9. “讲座幽然僧不见”:僧侣们在讲解经文时,似乎没有人在场,给人一种神秘而又庄严的感觉。
  10. “禅堂静矣鸟常逢”:禅堂内非常安静,鸟儿经常在此停留,增添了一份宁静的氛围。
  11. “凄凉堪叹息,寂寞苦无穷”:这里表达了对寺庙中寂寥氛围的感慨,以及对孤独生活的无奈。
  12. “佛前虽有香炉设,灰冷花残事事空”:虽然有香炉供佛,但香火已经熄灭,花瓣也已经凋零,一切都显得空虚而无人问津。
  13. “三藏心酸,止不住眼中出泪”:唐僧(玄奘)心中感到悲伤,忍不住流下了泪水,展现了他对佛法的坚定信仰和内心的痛苦。
  14. “众僧们顶着枷锁,将正殿推开,请长老上殿拜佛”:众和尚戴着手铐,推门进入正殿,请唐僧上殿拜佛,表现出他们对唐僧的尊敬和信任。
  15. “长老进殿,奉上心香,叩齿三咂”:唐僧进殿后,向佛像献上了心香并磕头祈祷,表达了他对佛祖的虔诚和敬仰。
  16. “却转于后面,见那方丈檐柱上又锁着六七个小和尚”:他转到后方,看到方丈的柱子上还有六个小和尚被锁着,这让他更加担忧和不安。
  17. “三藏甚不忍见”:唐僧看到这一幕,心中感到非常难过和不忍心看到这些无辜的人遭受苦难。
  18. “及到方丈,众僧俱来叩头问道:”列位老爷象貌不一,可是东土大唐来的么”?”行者笑道:”这和尚有甚未卜先知之法?我们正是。你怎么认得?”众僧道:”爷爷,我等有甚未卜先知之法,只是痛负了屈苦,无处分明,日逐家只是叫天叫地。想是惊动天…“:唐僧到达方丈,众僧们都来拜见他并询问他的身份。孙悟空笑道:“这和尚有何种未卜先知的方法?我们是真实存在的。”众僧答道:“爷爷,我们并无未卜先知的能力,只是承受了冤屈的痛苦,无法诉说,只好大声呼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