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藏闻言大喜道:“你这里是何地方?有何冤屈?”众僧跪告:“爷爷,此城名唤祭赛国,乃西邦大去处。当年有四夷朝贡:南月陀国,北高昌国,东西梁国,西本钵国,年年进贡美玉明珠,娇妃骏马。我这里不动干戈,不去征讨,他那里自然拜为上邦。”三藏道:“既拜为上邦,想是你这国王有道,文武贤良。”众僧道:“爷爷,文也不贤,武也不良,国君也不是有道。我这金光寺,自来宝塔上祥云笼罩,瑞霭高升,夜放霞光,万里有人曾见;昼喷彩气,四国无不同瞻。故此以为天府神京,四夷朝贡。只是三年之前,孟秋朔日,夜半子时,下了一场血雨。天明时,家家害怕,户户生悲。众公卿奏上国王,不知天公甚事见责。当时延请道士打醮,和尚看经,答天谢地。谁晓得我这寺里黄金宝塔污了,这两年外国不来朝贡。我王欲要征伐,众臣谏道:“我寺里僧人偷了塔上宝贝,所以无祥云瑞霭,外国不朝。”昏君更不察理,那些赃官,将我僧众拿了去,千般拷打,万样追求。当时我这里有三辈和尚,前两辈已被拷打不过,死了,如今又捉我辈问罪枷锁。老爷在上,我等怎敢欺心盗取塔中之宝!万望爷爷怜念,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舍大慈大悲,广施法力,拯救我等性命!”
诗句解析
原诗:
三藏闻言大喜道:“你这里是何地方?有何冤屈?”众僧跪告:“爷爷,此城名唤祭赛国,乃西邦大去处。当年有四夷朝贡:南月陀国,北高昌国,东西梁国,西本钵国,年年进贡美玉明珠,娇妃骏马。我这里不动干戈,不去征讨,他那里自然拜为上邦。”
译文:
三藏听到这些后非常高兴地说:“这里是什么地方?有什么冤枉?”众僧跪着告诉:“尊敬的长老,这个城市叫做祭赛国,是西方的一个大国。以前有四个国家来朝贡:南方的月陀国,北方的高昌国,东方的梁国,西方的钵国。每年都会送来美丽的玉石和珍珠,还有绝色的美丽马匹。我们不发动战争,也不去征讨他们,他们自然就会成为我们的上宾。”
注释:
- 三藏:唐三藏,即玄奘法师,是一位著名的高僧,他的取经之旅广为人知。
- 金光寺:位于祭赛国的一座寺庙,其塔被称为“金塔”,因祥云笼罩而闻名。
- 黄金宝塔:指的是金塔上的宝物和装饰,通常指佛教法器、佛像等。
- 血雨:这里可能指的是某种象征性或预言性的象征事件。
- 天府神京:古代对首都的美称,意味着神圣的城市。
- 四夷朝贡:指的是四方的国家向中央王朝进贡。
- 答天谢地:一种祈求神明宽恕的行为,表明对神明的尊敬和感激。
- 赃官:贪污腐败的官员。
- 拷打:通过严酷的刑罚逼迫嫌疑人招供。
- 问罪枷锁:将罪犯捆绑并加以审判。
- 大慈大悲:佛家语,形容菩萨的极大慈爱和无边悲心。
- 类聚:同类相聚,这里指僧侣们因为信仰相同而聚集在一起。
- 物以群分:指事物按照其属性聚集,比喻人各有志趣和所属。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祭赛国一个佛教寺院的情况及其周边的政治和社会背景。从诗中可以感受到,尽管祭赛国表面上是一个和平的国度,但实际上却存在内部的矛盾和冲突。国王虽然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实际上却未能察觉真正的问题所在。这里的描述体现了古代中国社会对权力、宗教信仰和政治忠诚之间关系的反思,以及对于理想化政治形象背后可能隐藏的问题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