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却就上了宝殿,唐僧迎着骂道:“你这泼猴,害了我也!”行者笑道:“好师父,我倒与你壮观,你返说我害你?”三藏喝道:“你跟我这几年,那曾见你医好谁来!你连药性也不知,医书也未读,怎么大胆撞这个大祸!”行者笑道:“师父,你原来不晓得。我有几个草头方儿,能治大病,管情医得他好便是。就是医死了,也只问得个庸医杀人罪名,也不该死,你怕怎的!不打紧,不打紧,你且坐下看我的脉理如何。”长老又道:“你那曾见《素问》、《难经》、《本草》、《脉诀》,是甚般章句,怎生注解,就这等胡说散道,会什么悬丝诊脉!”行者笑道:“我有金线在身,你不曾见哩。”即伸手下去,尾上拔了三根毫毛,捻一把,叫声:“变!”即变作三条丝线,每条各长二丈四尺,按二十四气,托于手内,对唐僧道:“这不是我的金线?”近侍宦官在旁道:“长老且休讲口,请入宫中诊视去来。”行者别了唐僧,随着近侍入宫看病。正是那:心有秘方能治国,内藏妙诀注长生。毕竟这去不知看出什么病来,用什么药品。欲知端的,且听下回分解。

这首诗的译文是:“唐僧在朱紫国的宝殿上,被孙悟空迎上去后,唐僧骂道:‘你这泼猴,害了我!’孙悟空笑道:‘好师父,我倒想给你看个壮观。你反过来说我害你?’唐僧喝道:‘你跟着我几年,哪曾见你治好了谁的病?你连药性都不明白,医书都没读,怎么敢撞这个大祸?’孙悟空笑道:‘师父,你不知道啊。我有几个草头方子能治大病,一定可以治好他的。就算治死了,也只问得个庸医杀人的罪名,也不该死,你怕什么!不打紧,打紧,你且坐下看看我的脉理如何?’唐僧又道:‘你那见过《素问》、《难经》、《本草》、《脉诀》,这些是些什么章句,怎么注解的,就这等胡说散道,会什么悬丝诊脉!’孙悟空笑道:‘我有金线在身上,你怎么没见过呢?’即伸手下去,尾上拔了三根毫毛,捻一把,叫道:‘变!’便变作三条长二丈四尺的丝线,按二十四气托于手内,对唐僧说:‘这不是我的金线吗?’近侍宦官在旁道:‘长老且别开口口,请入宫中诊视去吧。’行者告别唐僧,随近侍入宫看病。这正是:心有秘方能治国,内藏妙诀注长生。’”

这首诗的赏析主要围绕孙悟空的形象展开。孙悟空作为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主要角色之一,他机智、勇敢、聪明过人,同时又有些调皮捣蛋。诗中的“行者却就上了宝殿”展现了孙悟空敢于挑战权威的性格;“唐僧迎着骂道”则揭示了师徒间的紧张关系;“我倒想给你看个壮观”和“你反过来说我害你”则展现了孙悟空的狡黠与机智;“你连药性都不明白,医书都没读,怎么敢撞这个大祸?”反映了唐僧对孙悟空的严厉批评;“你那见过《素问》、《难经》、《本草》、《脉诀》?”则是对孙悟空医术的讽刺;而“我有几个草头方子能治大病”则显示了孙悟空的自信和骄傲。整首诗通过描绘孙悟空的各种行为和性格特点,展示了他在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路上的重要作用和独特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