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圣,去耳朵里摸出金箍棒,幌一幌,碗来粗细,望道士劈脸打来。那道士急转身躲过,取一口宝剑来迎。他两个厮骂厮打,早惊动那里边的女怪。他七个一拥出来,叫道:“师兄且莫劳心,待小妹子拿他。”行者见了越生嗔怒,双手轮铁棒,丢开解数,滚将进去乱打。只见那七个敞开怀,腆着雪白肚子,脐孔中作出法来:骨都都丝绳乱冒,搭起一个天篷,把行者盖在底下。

行者见事不谐,即翻身念声咒语,打个筋斗,扑的撞破天篷走了,忍着性气,淤淤的立在空中看处,见那怪丝绳幌亮,穿穿道道,却是穿梭的经纬,顷刻间,把黄花观的楼台殿阁都遮得无影无形。行者道:“利害,利害!早是不曾着他手!怪道猪八戒跌了若干!似这般怎生是好!我师父与师弟却又中了毒药。这伙怪合意同心,却不知是个甚来历,待我还去问那土地神也。”

诗句

好大圣,去耳朵里摸出金箍棒,幌一幌,碗来粗细,望道士劈脸打来。那道士急转身躲过,取一口宝剑来迎。他两个厮骂厮打,早惊动那里边的女怪。他七个一拥出来,叫道:“师兄且莫劳心,待小妹子拿他。”行者见了越生嗔怒,双手轮铁棒,丢开解数,滚将进去乱打。只见那七个敞开怀,腆着雪白肚子,脐孔中作出法来:骨都都丝绳乱冒,搭起一个天篷,把行者盖在底下。

译文

孙悟空,从耳朵里拔出一根如意金箍棒,挥舞起来,变得像碗一样粗。孙悟空向道士冲过去,猛力一击。道士急忙躲避,拿起一把宝剑迎战。他们互相谩骂并打斗,突然惊动了里面的妖怪。那些妖怪七个人一起涌出,叫道:“师兄,请别费心机,让我妹妹去对付他。”孙悟空见到后更加发怒,举着金箍棒,施展全力,冲了进去乱打。那些妖怪张开嘴巴,露出雪白色的肚子,用肚脐眼放出法术:一股股丝线乱飞,搭起了一个巨大的天篷,把孙悟空罩在里面。

注释

  • 好大圣(形容孙悟空非常厉害或强大):
  • “好”是形容词,表示赞赏、赞叹;“大圣”是孙悟空的昵称。
  • 去耳朵里摸出(描述动作):
  • “去”是动词,表示移动或前往;“耳朵里”是位置;“摸出”是动作。
  • 幌一幌(描述金箍棒的变化):
  • “幌”同“晃”,指摆动;“碗来粗细”是金箍棒变粗的形容。
  • 碗来粗细(形容金箍棒的大小):
  • “碗来”是量词,用来计量直径大的圆物;“粗细”指大小。
  • 劈脸打来(描述攻击方式):
  • “劈脸”是直扑过来的意思;“打来”是动作。
  • 忙躲过(描述道士的反应):
  • “忙”是形容词,表示迅速或紧急;“躲过”是躲避的动作。
  • 取一口宝剑(描述道士的行动):
  • “取”是动词,表示取得或获得;“一口宝剑”是数量和具体物品的描述。
  • 厮骂厮打(描述战斗状态):
  • “厮骂”是互相辱骂;“厮打”是相互争斗。
  • 丝绳幌亮(形容妖怪的法术):
  • “丝绳”是名词,指细长的绳索;“幌亮”形容光线闪烁的样子。
  • 穿穿道道(形容光华闪耀):
  • “穿穿”是重叠词,形容连续不断;“道道”是量词,指光线或光芒等。
  • 顷刻间(形容时间短暂):
  • “顷”是古代计时单位,表示时间很短;“间”在这里用作副词。
  • 楼台殿阁(描述建筑物):
  • “楼台”是指楼和台子;“殿阁”泛指各种宫殿、阁楼。
  • 利害(形容危险或严重到极点):
  • “利害”是形容词,表示非常危险或严重。
  • 猪八戒跌了若干(描述猪八戒的失败):
  • “猪八戒”是《西游记》中的一个角色;“跌了若干”是数量和结果的描述。
  • 利害(形容情况的严重):
  • “利害”是形容词,表示情况非常严重或不好。
  • 却不知(说明未知或不了解):
  • “却”是副词,用于转折;“知”是动词,知道。
  • 这伙怪合意同心(形容妖怪之间的默契合作):
  • “合意”是形容词,表示心意相合;“同心”是动词,表示心意一致。
  • 却不知是个甚来历(说明不知道原因):
  • “却不知”是副词短语表达疑问;“是个甚来历”是疑问句式询问原因。
  • 待我还去问那土地神也(表明行动意图):
  • “还”是助词,表示接下来要进行某种动作;“问那土地神”是目的和行为。

赏析

此诗描绘了孙悟空与妖怪的战斗场面。孙悟空使用如意金箍棒,与道士及一群妖怪展开激烈的对决。通过战斗的场景描写,展示了孙悟空英勇、强大的形象。诗句中的动态描写生动活泼,展现了战斗的激烈程度。同时,诗句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手法,如“丝绳幌亮”形容法术的光华闪烁,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美感。整体上,此诗语言生动,情节紧凑,充满了紧张和刺激感,充分体现了古典小说的特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