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穿一领锦蝠异宝佛袈裟,头戴金顶毗卢帽。九环锡杖手中拿,胸藏一点神光妙。通关文牒紧随身,包裹袋中缠锦套。行似阿罗降世间,诚如活佛真容貌。

那驿丞相见礼毕,附耳低言,只教莫管闲事,三藏点头应声。大圣闪在门旁,念个咒语,摇身一变,变做个焦栝虫儿,嘤的一声,飞在三藏帽儿上,出了馆驿,径奔朝中。及到朝门外,见有黄门官,即施礼道:“贫僧乃东土大唐差往西天取经者,今到贵地,理当倒换关文。意欲见驾,伏乞转奏转奏。”那黄门官果为传奏,国王喜道:“远来之僧,必有道行。”教请进来。黄门官复奉旨,将长老请入。长老阶下朝见毕,复请上殿赐坐。长老又谢恩坐了,只见那国王相貌尫羸,精神倦怠。举手处,揖让差池;开言时,声音断续。长老将文牒献上,那国王眼目昏朦,看了又看,方才取宝印用了花押,递与长老,长老收讫。

诗句:

那驿丞相见礼毕,附耳低言,只教莫管闲事,三藏点头应声。大圣闪在门旁,念个咒语,摇身一变,变做个焦栝虫儿,嘤的一声,飞在三藏帽儿上,出了馆驿,径奔朝中。及到朝门外,见有黄门官,即施礼道:“贫僧乃东土大唐差往西天取经者,今到贵地,理当倒换关文。意欲见驾,伏乞转奏转奏。”那黄门官果为传奏,国王喜道:“远来之僧,必有道行。”教请进来。黄门官复奉旨,将长老请入。长老阶下朝见毕,复请上殿赐坐。长老又谢恩坐了,只见那国王相貌尫羸,精神倦怠。举手处,揖让差池;开言时,声音断续。长老将文牒献上,那国王眼目昏朦,看了又看,方才取宝印用了花押,递与长老,长老收讫。    

译文:
他身上穿着一件锦蝠异宝佛袈裟,头戴金光闪闪的毗卢帽。手拿一根九环锡杖,胸前藏着一颗神奇的心灯。带着通关文牒紧紧跟随着,包裹里藏着一条绣花腰带。他行走间仿佛阿罗降临人间,他的面容如同真正的活佛一般。
那驿丞丞相见他行礼完毕,低声告诉他不要去干涉国政,唐僧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孙悟空立刻闪身躲到门边,念了个咒语,瞬间变成了一只蝗虫,飞到了唐僧的帽子上。他们就这样出了馆驿,直奔王城而去。到了皇宫门口,见到黄门官,孙悟空便施了个礼,说道:“贫僧是从东土大唐去西天取经的僧人,现在已经到达贵地,理应更换关文。我希望能觐见国王陛下,烦劳你替我禀报一声。”黄门官听了之后果然将消息报告给了国王。国王非常高兴地说:“这个远来的和尚,必定是有修行的人。”于是让他进来。黄门官又奉命把唐僧请进了宫内。唐僧在阶下向国王拜见完毕之后,国王又召见了他并赐座。唐僧再次表示感谢后坐下。这时,国王看上去身体消瘦、精神不振。他伸出手来作揖时显得有些笨拙,开口说话时声音断断续续的。唐僧递上通关文牒给国王看,国王眼睛昏花看不清,反复观看后才用印章盖上了印记。然后把文牒还给了唐僧收好。
注释:

  • 锦蝠异宝: 指僧人穿着的衣服是金色的,象征佛法无边。
  • 九环锡杖: 指僧人手持的法器。
  • 通关文牒: 古代官员或使者往来所持的一种文书。
  • 阿罗: 佛教中的一类菩萨之一,象征着智慧和力量。
  • 活佛: 指真正的高僧或菩萨,具有神通广大的能力。
  • 偈: 这里指诗篇或者文章。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唐僧(玄奘)的形象和他在宫廷中的经历。诗中描绘了他身穿华丽服饰,头戴高贵的头饰,以及手中握着象征佛法的九环锡杖等细节,展现了他作为高僧的庄严和尊贵。同时,也体现了唐僧在国王面前谦卑的态度。
诗歌还展示了唐僧的智慧和机智,他能够通过简单的言语就让国家重臣改变态度,帮助自己完成使命。此外,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对话的形式,增加了诗歌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整首诗通过对外貌和言行的描述,以及对国家礼仪的观察和描述,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唐僧作为一个虔诚的僧人在异国他乡的形象和地位,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宗教和政治关系的重视和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