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者,骨之坚秀;达道者,神之最灵。携箪瓢而入山访友,采百药而临世济人。摘仙花以砌笠,折香蕙以铺锑。歌之鼓掌,舞罢眠云。阐道法,扬太上之正教;施符水,除人世之妖氛。夺天地之秀气,采日月之华精。运阴阳而丹结,按水火而胎凝。二八阴消兮,若恍若惚;三九阳长兮,如杳如冥。应四时而采取药物,养九转而修炼丹成。跨青鸾,升紫府;骑白鹤,上瑶京。参满天之华采,表妙道之殷勤。比你那静禅释教,寂灭阴神,涅般遗臭壳,又不脱凡尘!三教之中无上品,古来惟道独称尊!”

那国王听说,十分欢喜,满朝官都喝采道,“好个‘惟道独称尊’,‘惟道独称尊’”。长老见人都赞他,不胜羞愧。国王又叫光禄寺安排素斋,待那远来之僧出城西去。三藏谢恩而退,才下殿,往外正走,行者飞下帽顶儿,来在耳边叫道:“师父,这国丈是个妖邪,国王受了妖气。你先去驿中等斋,待老孙在这里听他消息。”三藏知会了,独出朝门不题。

诗句:

  • 西游记 · 第七十八回 · 比丘怜子遣阴神 金殿识魔谈道德
  • 修仙者,骨之坚秀;达道者,神之最灵。携箪瓢而入山访友,采百药而临世济人。摘仙花以砌笠,折香蕙以铺锑。歌之鼓掌,舞罢眠云。阐道法,扬太上之正教;施符水,除人世之妖氛。夺天地之秀气,采日月之华精。运阴阳而丹结,按水火而胎凝。二八阴消兮,若恍若惚;三九阳长兮,如杳如冥。应四时而采取药物,养九转而修炼丹成。跨青鸾,升紫府;骑白鹤,上瑶京。参满天之华采,表妙道之殷勤。比你那静禅释教,寂灭阴神,涅般遗臭壳,又不脱凡尘!三教之中无上品,古来惟道独称尊!”

译文:

  • 修仙的人,他们的骨骼坚硬而秀丽;达道的人,他们的精神最为灵动。携带着竹篮和葫芦进入深山拜访朋友,采集各种药材帮助世人。采摘仙花来盖帽子,折下香蕙用来铺地。歌唱时拍手,舞蹈后就睡在云朵上。阐述道法,宣扬太上的纯正教义;施用符水,清除世间的邪气。夺取天地间的精华,采集日月的精华。运行阴阳而使丹结,按照水火而使胎凝。二月八日阴气消散,恍恍惚惚;三月九日阳气增长,杳无人迹。应根据四季的变化采药,修养九转而使得丹药成熟。骑着青鸾飞往紫府;骑着白鹤登上瑶台。观察天上的美景,表示对妙道的诚挚。你与那些静禅释教之人相比,虽然寂灭了阴神,但依然无法摆脱凡尘俗世。在三教中没有比道更尊贵的。

注释:

  • “修仙”指的是修行道家、佛家或儒家学问以求长生不老、修得神通。
  • “达道”指的是通晓道理、领悟宇宙大道的人。
  • “携箪瓢而入山访友”中的“箪瓢”是古代文人雅士用来装食物和水的竹制容器,这里比喻求知若渴,不畏艰辛。
  • “采百药而临世济人”,采百草为药,行医救人。
  • “摘仙花以砌笠”中的“摘仙花”是指从天上来的各种奇花异草,用以装饰帽子。
  • “歌之鼓掌,舞罢眠云”描绘出一幅轻松愉悦的景象,歌声和舞蹈之后,人们可以悠闲地躺在云朵上休息。
  • “阐道法,扬太上之正教”中的“太上”指的是道家的最高境界,也是佛教中的最高境界,即佛陀的境界。
  • “夺天地之秀气,采日月之华精”指吸收天地间最宝贵的精华。
  • “运阴阳而丹结,按水火而胎凝”中的“丹结”和“胎凝”都是道教术语,分别指炼丹和结胎。
  • “静禅释教”指的是禅宗、佛教等宗教的静坐冥想。
  • “静禅释教,寂灭阴神”中的“寂灭”意指超脱世俗,达到精神的平静与死亡。
  • “三教之中无上品”,“三教”通常指的是儒教、道教和佛教。
  • “古来惟道独称尊”中的“道”指的是道家思想或自然法则的体现。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修行者深入山林采药济世、修炼成仙的过程,以及他在修行过程中遇到的妖邪和国王的态度变化。诗人通过对修行者的描述,展现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道德和正义的追求。诗中还体现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以及对于三教合一的深刻理解。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诗意,表达了对于人生、修行和道德的高度认识和追求,是中国古代诗歌中难得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