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僧者,万缘都罢;了性者,诸法皆空。大智闲闲,澹泊在不生之内;真机默默,逍遥于寂灭之中。三界空而百端治,六根净而千种穷。若乃坚诚知觉,须当识心:心净则孤明独照,心存则万境皆清。真容无欠亦无余,生前可见;幻相有形终有坏,分外何求?行功打坐,乃为入定之原;布惠施恩,诚是修行之本。大巧若拙,还知事事无为;善计非筹,必须头头放下。但使一心不行,万行自全;若云采阴补阳,诚为谬语,服饵长寿,实乃虚词。只要尘尘缘总弃,物物色皆空。素素纯纯寡爱欲,自然享寿永无穷。
那国丈闻言,付之一笑,用手指定唐僧道:“呵,呵,呵!你这和尚满口胡柴!寂灭门中,须云认性,你不知那性从何而灭!枯坐参禅,尽是些盲修瞎炼。俗语云,坐,坐,坐,你的屁股破!火熬煎,反成祸。更不知我这——
这首诗是《西游记》第七十八回的节选,描述了比丘怜子和金殿上的魔王之间的对话。诗的内容主要是关于修行和修行的方法。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为僧者,万缘都罢;了性者,诸法皆空。大智闲闲,澹泊在不生之内;真机默默,逍遥于寂灭之中。三界空而百端治,六根净而千种穷。
释义:成为僧侣的人,所有的欲望都会停止;理解本性的人,所有的事物都是空的。有大智慧的人悠闲自在,不在生死的范围内;真正有智慧的人默默无言,逍遥自在于寂静之中。三界(佛教中的三个世界)空而一切纷扰都可以治理,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清净而世间的烦恼可以全部消除。如果人坚定地追求认识,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心;心清净则孤独明亮地独自照耀,心中有欲望则整个世界都是混乱的。真容没有欠缺和剩余,生前可以看到;虚幻的形象有形体最终会破灭,分外的东西何须追求?修行打坐是入定的基础;布施恩惠、行善是修行的根本。大智慧像拙朴一样,知道一切都无为;善于算计不是策略,必须要放下一切。只要一心不行动,万行自然齐全;如果说采阴补阳是真的,服食长生不老药是虚假的。只要尘世的缘分全部抛弃,物质世界的色彩都是空的。素素纯纯寡爱欲,自然享受长寿无穷。那国丈闻言,付之一笑,用手指定唐僧道:“呵,呵,呵!你这和尚满口胡柴!寂灭门中,须云认性,你不知那性从何而灭!枯坐参禅,尽是些盲修瞎炼。俗语云,坐,坐,坐,你的屁股破!火熬煎,反成祸。更不知我这——
释义:那国的丈听着这些话后,笑了,用手指着唐僧说:“呵,呵,呵!你这个和尚满口胡言乱语!寂灭门中,必须说出性来认识它,你不知道什么是性吗!只是枯坐在禅房里打坐修炼,全是一些盲目修炼的错误方法。俗话说,坐着坐着坐着,你的屁股破了!用火烧熬煎,反而成了祸害。而且你不知道我的……”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僧人和一个魔王的对话,主要讲述了修行和修行的方法。诗的语言简洁明了,通过对话的形式表达了作者的思想观点。同时,诗中也涉及到了一些佛教的术语和概念,如“性”、“寂灭门”、“火熬煎”、“瞎炼”等,这些词语对于理解诗歌的主题和背景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