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进谢罪罢,起来抬头看了,认得是高俅。出得衙门,叹口气道:“俺的性命今番难保了!俺道是甚么高殿帅,却原来正是东京帮闲的圆社高二。比先时曾学使棒,被我父亲一棒打翻,三四个月将息不起,有此之仇。他今日发迹,得做殿帅府太尉,正待要报仇,我不想正属他管。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俺如何与他争得!怎生奈何是好?”回到家中,闷闷不已。对娘说知此事,母子二人抱头而哭。娘道:“我儿,三十六着,走为上着。只恐没处走。”王进道:“母亲说得是。儿子寻思,也是这般计较。只有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镇守边庭,他手下军官,多有曾到京师,爱儿子使枪棒的极多。何不逃去投奔他们?那里是用人去处,足可安身立命。”娘儿两个商议定了。其母又道:“我儿,和你要私走,只恐门前两个牌军,是殿帅府拨来伏侍你的。他若得知,须走不脱。”王进道:“不妨。母亲放心,儿子自有道理措置他。”
诗句:
1 王进谢罪罢,起来抬头看了,认得是高俅。
- 注释: 谢罪:指王进因某种原因向人道歉。抬头看:王进站起身来,目不转睛地看。认得:认出。高俅:此处指北宋时期的奸佞宦官,曾任殿前都指挥使。
- 出得衙门,叹口气道:“俺的性命今番难保了!俺道是甚么高殿帅,却原来正是东京帮闲的圆社高二。比先时曾学使棒,被我父亲一棒打翻,三四个月将息不起,有此之仇。”
- 注释: 叹口气:王进叹息。俺的性命今番难保了:王进担心自己这次可能遭遇不测。俺道是甚么高殿帅,却原来正是东京帮闲的圆社高二:王进误以为眼前的高俅是他的仇敌。比先时曾学使棒,被我父亲一棒打翻:以前他曾被父亲用棒打翻过。三四个月将息不起:休养了一段时间。有此之仇:因为之前的恩怨。
- 他今日发迹,得做殿帅府太尉,正待要报仇,我不想正属他管。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俺如何与他争得!怎生奈何是好?
- 注释: 他今日发迹:指高俅现在地位上升,成为了殿帅府的太尉。得做殿帅府太尉:被任命为殿帅府的高级官员。正待要报仇:准备报仇。不想正属他管:担心自己被他管辖。自古道:自古以来的说法。不怕官,只怕管:意思是害怕的是官职本身,而不是官职所代表的责任。俺如何与他争得!怎生奈何是好:我该如何和他对抗呢?
- 回到家中,闷闷不已。对娘说知此事,母子二人抱头而哭。娘道:“我儿,三十六着,走为上着。只恐没处走。”
- 注释: 回到家中:回到王进家中。闷闷不已:心情郁闷,无法平静。对娘说知此事:告诉母亲这件事情。母子二人抱头而哭:母亲和儿子一起伤心哭泣。娘道:“我儿,三十六着,走为上着。只恐没处走。”
- 王进道:“母亲说得是。儿子寻思,也是这般计较。只有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镇守边庭,他手下军官,多有曾到京师,爱儿子使枪棒的极多。何不逃去投奔他们?那里是用人去处,足可安身立命。”
- 注释: 王进道:“母亲说得是。儿子寻思,也是这般计较。只有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镇守边庭,他手下军官,多有曾到京师,爱儿子使枪棒的极多。何不逃去投奔他们?”
- 娘儿两个商议定了。其母又道:“我儿,和你要私走,只恐门前两个牌军,是殿帅府拨来伏侍你的。他若得知,须走不脱。”
- 注释: 娘儿两个商议定了:王进与母亲商量好了逃跑的事情。其母又道:“我儿,和你要私走,只恐门前两个牌军,是殿帅府拨来伏侍你的。他若得知,须走不脱。”
- 王进道:“不妨。母亲放心,儿子自有道理措置他。”
- 注释: 王进道:“不妨。母亲放心,儿子自有道理措置他。”
译文:
王进在回家路上看到高俅后,心中忧虑不已,因为他知道自己难以逃脱高俅的威胁。回到家中后,王进向母亲坦白了一切,母亲告诉他“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并建议他逃亡去投靠老种经略相公的部队。两人最终决定逃走,但同时也担心可能会遇到麻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王进在困境中的挣扎和无奈,以及他对未来的迷茫和焦虑。通过对王进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他在面对强敌时的无助和恐惧。同时,诗中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权贵阶层的恐惧和无奈。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情感,通过王进的经历展示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社会的残酷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