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莫严风刮地,这雪儿下的正好。扯絮挦绵,裁几片大如栲栳。见林间竹屋茅茨,争些儿被他压倒。富室豪家,却言道压瘴犹嫌少。向的是兽炭红炉,穿的是绵衣絮袄。手捻梅花,唱道国家祥瑞,不念贫民些小。高卧有幽人,吟咏多诗草。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做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的庙门,再把门掩上,傍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入的里面看时,殿上做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便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烧着。看那火时,但见:
【水浒传·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广莫严风刮地,这雪儿下的正好。扯絮挦绵,裁几片大如栲栳。见林间竹屋茅茨,争些儿被他压倒。富室豪家,却言道压瘴犹嫌少。向的是兽炭红炉,穿的是绵衣絮袄。手捻梅花,唱道国家祥瑞,不念贫民些小。高卧有幽人,吟咏多诗草。
【逐句释义】
- “广莫严风刮地”:形容风势非常强劲和寒冷。
- “这雪儿下的正好”:指下雪的时间恰到好处。
- “扯絮挦绵,裁几片大如栲栳”:形容雪非常大,足以将细长的絮状物吹成大片。
- “见林间竹屋茅茨,争些儿被他压倒”:描述大雪压垮了林间的竹屋和茅草屋顶的情形。
- “富室豪家,却言道压瘴犹嫌少”:富人认为积雪虽然可以防止疾病,但仍然觉得不足。
- “向的是兽炭红炉”:指的是有钱人使用的烧得非常热的木炭火炉。
- “穿的是绵衣絮袄”:穿着用棉线织成的衣物,用以抵御严寒。
- “手捻梅花”:在冬天捻弄梅花,用来取暖或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喜爱。
- “唱道国家祥瑞”:通过歌唱来表达国家繁荣昌盛、吉祥如意的愿望。
- “高卧有幽人,吟咏多诗草”:这里描绘了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诗人常常静卧沉思,创作诗歌。
【译文】
在猛烈的寒风中,大雪纷飞,正好落在这个时节。雪片像絮一样被吹起来,又像棉花一样被剪下来。只见林间小屋的草房被雪覆盖,险些被大雪压倒。富裕人家则说这场雪太少,不足以压制瘴气。他们使用兽炭红炉,穿棉衣和毛皮袍子。一些人还捻着梅花,唱歌赞美国家的吉祥。有些人选择隐居,经常吟诵诗歌。
【赏析】
这段文字生动地描述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社会阶层的差异。富有的人们在享受冬日温暖时,可能还担忧雪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不便;而穷人可能已经因为这场雪而陷入了困境。此外,通过对“山神”、“判官”和小鬼的描述,展现了一幅古代祭祀的场景,增添了故事的神秘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