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一顶熟铜狮子盔,脑后斗大来一颗红缨;身披一副铁叶攒成铠甲,腰系一条镀金兽面束带,前后两面青铜护心镜;上笼着一领绯红团花袍,上面垂两条绿绒缕颔带;下穿一双斜皮气跨靴。左带一张弓,右悬一壶箭,手里横着一柄金蘸斧。坐下李都监那匹惯战能征雪白马。
看那匹马时,又是一匹好马。但见:
两耳如同玉箸,双睛凸似金铃。色按庚辛,仿佛南山白额虎;毛堆腻粉,如同北海玉麒麟。冲得阵,跳得溪,喜战鼓性如君子;负得重,走得远,惯嘶风必是龙媒。胜如伍相梨花马,赛过秦王白玉驹。
左阵上急先锋索超兜住马,挜着金蘸斧,立马在阵前。右边阵内门旗下,看看分开。鸾铃响处,杨志提手中枪出马,直至阵前,勒住马,横着枪在手,果是勇猛。怎生结束?但见:
水浒传 · 第十三回 · 急先锋东郭争功 青面兽北京斗武
头戴一顶熟铜狮子盔,脑后斗大来一颗红缨;身披一副铁叶攒成铠甲,腰系一条镀金兽面束带,前后两面青铜护心镜;上笼着一领绯红团花袍,上面垂两条绿绒缕颔带;下穿一双斜皮气跨靴。左带一张弓,右悬一壶箭,手里横着一柄金蘸斧。坐下李都监那匹惯战能征雪白马。
看那匹马时,又是一匹好马。但见:
两耳如同玉箸,双睛凸似金铃。色按庚辛,仿佛南山白额虎;毛堆腻粉,如同北海玉麒麟。冲得阵,跳得溪,喜战鼓性如君子;负得重,走得远,惯嘶风必是龙媒。胜如伍相梨花马,赛过秦王白玉驹。
左阵上急先锋索超兜住马,挜着金蘸斧,立马在阵前。右边阵内门旗下,看看分开。鸾铃响处,杨志提手中枪出马,直至阵前,勒住马,横着枪在手,果是勇猛。怎生结束?但见:
译文:
头戴一顶熟铜狮子盔,脑后斗大来一颗红缨;身披一副铁叶攒成铠甲,腰系一条镀金兽面束带,前后两面青铜护心镜;上笼着一领绯红团花袍,上面垂两条绿绒缕颔带;下穿一双斜皮气跨靴。左带一张弓,右悬一壶箭,手里横着一柄金蘸斧。坐下李都监那匹惯战能征雪白马。
看那匹马时,又是一匹好马。但见:
两耳如同玉箸,双睛凸似金铃。色按庚辛,仿佛南山白额虎;毛堆腻粉,如同北海玉麒麟。冲得阵,跳得溪,喜战鼓性如君子;负得重,走得远,惯嘶风必是龙媒。胜如伍相梨花马,赛过秦王白玉驹。
左阵上急先锋索超兜住马,挜着金蘸斧,立马在阵前。右边阵内门旗下,看看分开。鸾铃响处,杨志提手中枪出马,直至阵前,勒住马,横着枪在手,果是勇猛。怎生结束?但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水浒传中著名的英雄人物——急先锋东郭争功和青面兽北京斗武的故事背景和形象。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两位英雄的勇猛和风采。其中,对东郭争功的形象描述尤为突出,他头戴熟铜狮子盔、身披铁叶攒成铠甲等细节描写,使得其形象栩栩如生。同时,对青面兽北京斗武的形象也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如两耳如同玉箸、双睛凸似金铃等形象特征,让人印象深刻。整首诗语言流畅、富有节奏感,既展示了两位英雄的英勇善战,又体现了他们各自独特的魅力。
注释:
- 熟铜狮子盔:一种古代战士所戴的头盔,通常由熟铜制成,表面有狮子形状的装饰。
- 铁叶攒成铠甲:指用铁叶锻造而成的铠甲,结实耐用。
- 镀金兽面束带:指腰间系着带有金色图案的兽面状腰带。
- 绯红团花袍:红色的衣服上绣有花朵图案,非常华丽。
- 绿绒缕颔带:绿色带子上镶嵌着绒线,显得精致。
- 斜皮气跨靴:穿着斜面的皮靴,便于骑马时调整脚部位置。
- 索超: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本篇中为东郭争功的好友兼战友。
- 杨志: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豹子头”,为人豪爽直率,善于骑射。
- 李都监:小说中的一位官员,拥有一匹名叫雪白马的坐骑。
- 南山白额虎:传说中的猛兽,象征着勇猛和力量。
- 北海玉麒麟:传说中的神兽之一,象征尊贵和威严。
- 伍相梨花马:《水浒传》中提到的一种良马,以其美丽著称。
- 秦王白玉驹:传说中的宝马,以洁白如玉而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