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中书见了大喜,叫军政司便呈文案来,教杨志截替了周谨职役。杨志喜气洋洋,下了马,便向厅前来拜谢恩相,充其职役。只见阶下左边转上一个人来,叫道:“休要谢职!我和你两个比试。”杨志看那人时,身材凛凛,七尺以上长短,面圆耳大,唇阔口方,腮边一部落腮胡须,威风凛凛,相貌堂堂,直到梁中书面前声了喏,禀道:“周谨患病未痊,精神不在,因此误输与杨志。小将不才,愿与杨志比试武艺。如若小将折半点便宜与杨志,休教截替周谨,便教杨志替了小将职役,虽死而不怨。”梁中书看时,不是别人,却是大名府留守司正牌军索超。为是他性急,撮盐入火,为国家面上只要争气,当先厮杀,以此人都叫他做急先锋。
李成听得,便下将台来,直到厅前禀复道:相公,这杨志既是殿司制使,必然好武艺。虽和周谨不是对手,正好与索正牌比试武艺,便见优劣。”梁中书听了,心中想道:“我指望一力要抬举杨志,众将不伏。一发等他赢了索超,他们也死而无怨,却无话说。”梁中书随即唤杨志上厅,问道:“你与索超比试武艺如何?”杨志禀道:“恩相将令,安敢有违。”梁中书道:“既然如此,你去厅后换了装束,好生披挂。”教甲仗库随行官吏,取应用军器给与,就叫:“牵我的战马,借与杨志骑。小心在意,休觑得等闲。”杨志谢了,自去结束。
诗句
- 水浒传·第十三回 · 急先锋东郭争功 青面兽北京斗武:这是《水浒传》中的一段,描述了杨志为了比试武艺与索超的较量。
译文
- 水浒传·第十三回 · 急先锋东郭争功 青面兽北京斗武:在《水浒传》中,第十三回描述了杨志为了证明自己的武艺而与索超进行了一场决斗。
注释
- 梁中书:北宋时期的地方官员,他发现了杨志的英勇并想要提拔他。
- 军政司:负责军事和行政事务的部门。
- 周谨:一个职位被杨志替代的人。
- 梁中书大喜:梁中书对杨志的胜利非常高兴。
- 下了马:表示杨志已经下马准备开始比武。
- 阶下:指台阶下的大厅。
- 转上:突然走上前来。
- 声喏:行礼致谢。
- 禀道:向某人报告或请示事情。
- 不是别人:确实是指其他人,这里指的是大名府留守司正牌军索超。
- 撮盐入火:形容人做事非常急躁。
- 急先锋:一种官职的名称,代表快速行动和勇猛。
- 李成:另一位将军,支持杨志比试。
- 相公:对官员的尊称。
- 好武艺:表示技艺高超。
- 殿司制使:原指管理皇帝仪仗的官员,这里用来形容杨志的职位和地位。
- 恩相:对官员的敬称,这里指梁中书。
- 一发等他赢了索超:梁中书希望杨志能够赢得这场比试,以显示他的才能。
- 恩相将令:梁中书的命令。
- 安敢有违:不敢违背梁中书的命令。
- 厅后换了装束:在大厅后面更换装备。
- 甲仗库随行官吏、应用军器给与、牵我的战马,借与杨志骑:这些都是提供杨志比试所需物资和装备的细节描述。
赏析
这首诗通过叙述杨志与索超的比试,展示了杨志的英勇和武艺,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个人能力的看重和竞争的氛围。梁中书的期待和李成的支持,以及杨志的自信和决断,都使得这一事件充满了戏剧性。此外,诗中还描绘了杨志的装备准备和比试过程,增加了故事的紧张感和吸引力。整体上,这首诗通过丰富的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古代比武的场景和人物性格,是研究古代文化和社会风貌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