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中书见了大喜。传下号令,却叫杨志也射周谨三箭。将台上又把青旗磨动。周谨撇了弓箭,拿了防牌在手,拍马望南而走。杨志在马上把腰只一纵,略将脚一拍,那马勃喇喇的便赶。杨志先把弓虚扯一扯,周谨在马上听得脑后弓弦响,扭转身来,便把防牌来迎,却早接个空。周谨寻思道:“那厮只会使枪,不会射箭。等我待他第二枝箭再虚诈时,我便喝住了他,便算我赢了。”周谨的马早到教场南尽头,那马便转望演武厅来。杨志的马见周谨马跑转来,那马也便回身。杨志早去壶中掣出一枝箭来,搭在弓弦上。心里想道:“射中他后心窝,必至伤了他性命。他和我又没冤仇,洒家只射他不致命处便了。”左手如托泰山,右手如抱婴孩,弓开如满月,箭去似流星。说时迟,那时快,一箭正中周谨左肩。周谨措手不及,翻身落马。那匹空马直跑过演武厅背后去了。众军卒自去救那周谨去了。

诗句:
水浒传 · 第十三回 · 急先锋东郭争功 青面兽北京斗武

译文:
梁中书见了大喜。传下号令,却叫杨志也射周谨三箭。将台上又把青旗磨动。周谨撇了弓箭,拿了防牌在手,拍马望南而走。杨志在马上把腰只一纵,略将脚一拍,那马勃喇喇的便赶。杨志先把弓虚扯一扯,周谨在马上听得脑后弓弦响,扭转身来,便把防牌来迎,却早接个空。周谨寻思道:“那厮只会使枪,不会射箭。等我待他第二枝箭再虚诈时,我便喝住了他,便算我赢了。”周谨的马早到教场南尽头,那马便转望演武厅来。杨志的马见周谨马跑转来,那马也便回身。杨志早去壶中掣出一枝箭来,搭在弓弦上。心里想道:“射中他后心窝,必至伤了他性命。他和我又没冤仇,洒家只射他不致命处便了。”左手如托泰山,右手如抱婴孩,弓开如满月,箭去似流星。说时迟,那时快,一箭正中周谨左肩。周谨措手不及,翻身落马。那匹空马直跑过演武厅背后去了。众军卒自去救那周谨去了。

注释:

  1. “水浒传”: 指的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
  2. “第十三回”: 表示《水浒传》中的第13个故事章节。
  3. “急先锋东郭争功”: 指梁山好汉东郭杰(即宋江)与杨志为了功名竞争,东郭杰想要得到急先锋的称号,而杨志想要证明自己的实力。
  4. “青面兽北京斗武”: 描述杨志与周谨在北京比武的场景,杨志为“青面兽”,周谨则是北京的武术高手。
  5. “梁中书”: 指北宋时期梁中书,是梁山泊的幕后老板。
  6. “大喜”: 表示非常高兴或满意。
  7. “号令”: 发布命令的意思。
  8. “杨志”: 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原为京师留守司禁军教头,后加入梁山泊成为好汉。
  9. “周谨”: 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擅长射箭,是京城武术高手。
  10. “将台”: 古代战场上指挥作战的地方。
  11. “磨动”: 使某物体旋转或移动。
  12. “防牌”:“盾牌”的古称。
  13. “壶中”: 比喻手中拿着的兵器。
  14. “箭”: 这里特指弓箭。
  15. “弓”: 一种用动物筋制作的弹性工具,用于拉弦发射箭矢。
  16. “虚扯”: 故意拉长而不用力地拉动弓弦。
  17. “防牌”: 类似于现代射击靶子上的防护板。
  18. “转”: 方向改变,这里是转向南方。
  19. “拍马”: 骑马快速前进的动作。
  20. “壶中掣”: 从壶中拿出箭并准备好。
  21. “弓弦”: 弓的弹性部分。
  22. “撒豆成兵”: 形容力量巨大。
  23. “泰山”: 比喻极其强大的人或事物。
  24. “婴孩”: 婴儿,比喻非常弱小或容易对付的对手。
  25. “流星”: 指速度快且光亮的物体。
  26. “措手不及”: 来不及应对,手忙脚乱的样子。
  27. “无冤仇”: 没有仇恨或敌意。
  28. “枉杀”: 冤枉杀了人。
  29. “回身”: 转过身来。
  30. “拔刀相助”: 主动拔刀帮助别人,形容见义勇为。
  31. “演武厅”: 古代演习武艺的地方。
  32. “左右”: 左右手。这里是形容杨志的反应速度极快。
  33. “虚诈”: 故意示弱,诱使对方放松警惕。
  34. “不致命处”: 指不会对生命造成威胁的地方。
  35. “梁山好汉”: 指《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后来成为反抗封建统治和压迫的象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