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相陪宋江的体己人,慌忙奔回来报知花荣。花荣听罢大惊,连忙写一封书,差两个能干亲随人,去刘知寨处取。亲随人赍了书,急忙到刘知寨门前。把门军士入去报复道:「花知寨差人在门前下书。」刘高叫唤至当厅。那亲随人将书呈上,刘高拆开封皮读道:

──花荣拜上僚兄相公座前:所有薄亲刘丈,近日从济州来,因看灯火,误犯尊威,万乞情恕放免,自当造谢。草字不恭,烦乞照察不宣。

刘高看了大怒,把书扯的粉碎,大骂道:「花荣这厮无礼!你是朝廷命官,如何却与强贼通同,也来瞒我。这贼已招是郓城县张三,你却如何写道是刘丈?俺须不是你侮弄的。你写他姓刘,是和我同姓,恁的我便放了他!」喝令左右把下书人推将出去。那亲随人被赶出寨门,急急归来,禀复花荣知道。花荣听了,只叫得:「苦了哥哥!快备我的马来!」花荣披挂,拴束了弓箭,绰鎗上马,带了三五十名军汉,都拖鎗拽棒,直奔到刘高寨里来。把门军人见了,那里敢拦当?见花荣头势不好,尽皆吃惊,都四散走了。花荣抢到厅前,下了马,手中拿著鎗,那三五十人,都摆在厅前。花荣口里叫道:「请刘知寨说话。」刘高听得,惊的魂飞魄散,惧怕花荣是个武官,那里敢出来相见。花荣见刘高不出来,立了一回,喝叫左右去两边耳房里搜人。那三五十军汉一齐去搜时,早从廊下耳房里寻见宋江,被麻索高吊起在梁上,又使铁索锁著,两腿打得肉绽。几个军汉便把绳索割断,铁锁打开,救出宋江。花荣便叫军士先送回家里去。花荣上了马,绰鎗在手,口里发话道:「刘知寨,你便是个正知寨,待怎的奈何了花荣!谁家没个亲眷!你却甚么意思?我的一个表兄,直拿在家里,强扭做贼。好欺负人,明日和你说话。」花荣带了众人,自回到寨里来看视宋江。

诗句:

水浒传 · 第三十三回 · 宋江夜看小鳌山 花荣大闹清风寨

译文:

《水浒传》第三十三回中,宋江和相陪的人一起在夜晚观看了小鳌山。与此同时,花荣得知后,非常生气,立即写了一封书信给刘知寨,请求他们放人。但是刘高看到书信后大怒,将花荣的信撕毁,并大声斥责花荣无礼。刘高还指责花荣与强贼通同作假,并将宋江写成了刘丈,这使花荣感到十分委屈。于是,花荣便带领人马直奔刘高山寨。刘高见状不敢阻拦,花荣冲进大厅后,立刻释放了宋江,并带他返回自己的营地。

注释:

  • 水浒传: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一群好汉的义气和斗争。
  • 第三十三回:是《水浒传》中的第33个故事章节,描述了宋江和花荣的一系列事件。
  • 宋江夜看小鳌山:指的是宋江晚上观看小鳌山的情景,小鳌山可能是当地的一座著名山峰,也常作为戏剧或电影中的背景。
  • 花荣大闹清风寨:花荣因为被刘高误解为与强贼通同,并在信中被诬称为刘丈,因此决定公开抗议。
  • 体己人:指贴身的亲信或心腹,这里特指负责报告情况的人。
  • 下书:古代书信的一种形式。
  • 草字不恭:表示书信草率、不够恭敬,可能是由于花荣急于表达不满而未加修饰。
  • 僚兄相公座前:形容地位尊贵之人面前的礼节称谓。
  • 所有薄亲刘丈:指花荣称刘高为“我的一个表兄”或者亲近的长辈。
  • 招是郓城县张三:表明张三是宋江的身份。
  • 你却如何写道是刘丈:指责花荣书信中有错误称呼。
  • 俺须不是你侮弄的:表明刘高认为花荣是在侮辱自己。
  • 备我的马来:表示急迫之意,想要赶快出发。
  • 麻索高吊起在梁上:形容宋江被捆绑得非常结实,无法动弹。
  • 铁锁锁住:用铁链锁住人的手脚,使其无法自由活动。
  • 立了一回:表示等待了一段时间。
  • 左右去两边耳房里搜人:命令手下搜查两侧的房间,以寻找藏匿的人。
  • 口里发话道:表示说话或发表意见。
  • 谁家没有亲眷:意指每个人都有亲戚和朋友。
  • 直拿在家里:直接抓回家里。

赏析:

这一节描述的是宋江和花荣之间的误会以及后续的花荣采取行动的过程。通过这段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梁山好汉的豪迈和正义感,同时也能体会到他们在面对不公时的勇气和决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