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于路三停中走了二停多路,那日早却好迎着戴宗来接。公孙胜见了大喜,连忙问道:“近日相战如何?”戴宗道;“高廉那厮近日箭疮平复,每日领兵来搦战。哥哥坚守不敢出敌,只等先生到来。”公孙胜道:“这个容易。”李逵引着汤隆,拜见戴宗,说了备细。四人一处奔高唐州来。离寨五里远,早有吕方、郭盛引一百余骑军马迎接着。四人都上了马,一同到寨。宋江、吴用等出寨迎接。各施礼罢,摆了接风酒,叙问间阔之情,请入中军帐内,众头领亦来作庆。李逵引过汤隆来参见宋江、吴用,并众头领等,讲礼已罢,寨中且做庆贺筵席。
次日,中军帐上宋江、吴用、公孙胜商议破高廉一事。公孙胜道:“主将传令,且着拔寨都起,看敌军如何,贫道自有区处。”当日宋江传令,各寨一齐引军起身,直抵高唐州城壕,下寨已定。次日早五更造饭,军人都披挂衣甲。宋公明、吴学究、公孙胜三骑马直到军前,摇旗擂鼓,呐喊筛锣,杀到城下来。
诗句
三个于路三停中走了二停多路,那日早却好迎着戴宗来接。公孙胜见了大喜,连忙问道:“近日相战如何?”戴宗道;“高廉那厮近日箭疮平复,每日领兵来搦战。哥哥坚守不敢出敌,只等先生到来。”公孙胜道:“这个容易。”李逵引着汤隆,拜见戴宗,说了备细。四人一处奔高唐州来。离寨五里远,早有吕方、郭盛引一百余骑军马迎接着。四人都上了马,一同到寨。宋江、吴用等出寨迎接。各施礼罢,摆了接风酒,叙问间阔之情,请入中军帐内,众头领亦来作庆。李逵引过汤隆来参见宋江、吴用,并众头领等,讲礼已罢,寨中且做庆贺筵席。
译文
三个在旅途中行走了三停中的二停有余,这一天正好遇上戴宗前来迎接。公孙胜见到后非常高兴,连忙问道:”最近的战斗情况如何?”戴宗回答道:”高廉那家伙近来箭伤痊愈,每天都率领部队来挑衅。哥哥坚守不出战,只在等待先生您的到来。”公孙胜说:”这事不难办。”李逵带着汤隆一起拜见了戴宗,详细地讲述了一切。四个人一起去高唐州。离开营寨五里远的地方,就有吕方和郭盛带领一百多名骑兵迎接他们。四个人都上了马,一起到了营寨。宋江、吴用等人出城迎接。各自行礼过后,摆下了欢迎的酒席,询问和叙谈彼此长时间未见的情况,请进中军大帐,各位头领也来参加庆祝活动。李逵引导汤隆来参见宋江、吴用以及其他头领,行过礼后,营寨中就准备了庆祝宴会。
注释
- “三个于路三停中走了二停多路” - 表示三人在路上行走的距离是总路程的三分之二加以上。
- “那日早却好迎着戴宗来接” - 指的是某个特定的早晨刚好遇到戴宗前来相接。
- “公孙胜见了大喜” - 指公孙胜看到某人(可能是高廉)时非常高兴。
- “却好” -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恰好。
- “主将传令” - 这里的“主将”是指宋江或其下属将领,命令下达者。
- “拔寨都起” - 意思是全部军队都从营地出发。
- “下寨已定” - 指已经安顿下来,建立营地。
- “宋公明、吴学究、公孙胜” - 这里提到的是宋江、吴用和公孙胜。
- “摇旗擂鼓,呐喊筛锣” - 描述的是军事演习时的仪式,通过这些方式来鼓舞士气。
- “杀到城下来” - 表示军队直扑城下。
- “离寨五里远” - 指的是军队距离营寨大约五里的路程。
- “吕方、郭盛” - 这两位人物是小说《水浒传》中的角色,这里提到他们带一百名骑兵来迎接。
- “备细” - 详细地,具体地。
- “中军帐” - 古代军营中最高的指挥部所,此处为宋江等人迎接的地方。
- “众头领亦来作庆” - 表示宋江和其他的梁山好汉们都来参加庆祝。
- “庆贺筵席” - 指用来庆贺的宴席。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宋江和他的部下在前往攻打高廉的途中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及其与当地官员的互动。诗中描绘了队伍的准备、迎接戴宗、与当地官员相遇及最终到达高唐州的场景,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军事出征图。通过对细节的描写传达了紧张的气氛和士兵们的英勇决心。此外,诗中的对仗工整、用词准确,反映了《水浒传》特有的语言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