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孔亮引领败残人马,正行之间,猛可里树林中撞出一彪军马,当先一筹好汉。怎生打扮?有《西江月》为证:
直裰冷披黑雾,戒箍光射秋霜。额前剪发拂眉长,脑后护头齐项。顶骨数珠灿白,杂绒绦结微黄。钢刀两口迸寒光,行者武松形像。
孔亮见了是武松,慌忙滚鞍下马,便拜道:“壮士无恙!”武松连忙答礼,扶起问道:“闻知足下弟兄们占住白虎山聚义,几次要来拜望,一者不得下山,二乃路途不顺,以此难得相见。今日何事到此?”孔亮把救叔叔孔宾陷兄之事,告诉了一遍。武松道:“足下休慌。我有六七个弟兄,见在二龙山聚义。今为桃花山李忠、周通被青州官军攻击得紧,来我山寨求救。鲁、杨二头领引了孩儿们先来与呼延灼交战,两个厮并了他一日,呼延灼夜间去了。山寨中留我弟兄三个筵宴,把这匹御赐马送与我们。今我部领头队人马回山,他二位随后便到。我叫他去打青州,救你叔兄如何?”孔亮拜谢武松。等了半晌,只见鲁智深、杨志两个并马都到。武松引孔亮拜见二位,备说:“那时我与宋江在他庄上相会,多有相扰。今日俺们可以义气为重,聚集三山人马,攻打青州,杀了慕容知府,擒获呼延灼,各取府库钱粮,以供山寨之用,如何?”鲁智深道:“洒家也是这般思想。便使人去桃花山报知,叫李忠、周通引孩儿们来,俺三处一同去打青州。”杨志便道:“青州城池坚固,人马强壮,又有呼延灼那厮英勇。不是俺自灭威风,若要攻打青州时,只除非依我一言,指日可得。”武松道:“哥哥,愿闻其略。”
诗句
水浒传 · 第五十七回 · 徐宁教使钩镰枪 宋江大破连环马
译文
《水浒传》第57回,徐宁传授钩镰枪给宋江,随后宋江率军大败连环马。
注释
- 直裰冷披黑雾:“直裰”,古代的一种服饰;“冷披黑雾”形容武松的装束显得阴沉而神秘。
- 戒箍光射秋霜:“戒箍”,是僧人头上的头饰;“光射秋霜”形容武松头饰上的珠宝在月光下闪烁如同秋天的霜雪。
- 额前剪发拂眉长:“额前剪发”,指武松的短须;“拂眉长”形容武松的胡须修长到几乎触及眉毛。
- 脑后护头齐项:武松戴着护项圈,保护头部不受伤害。
- 顶骨数珠灿白:“顶骨”,指武松的头顶部分;“数珠”通常用于佛教修行,这里比喻武松的额头上镶嵌的珠宝。
- 杂绒绦结微黄:“杂绒绦”,是指武松腰间系的带子,上面绣有各种图案;“微黄”表示这些图案色彩淡雅,不显突兀。
- 钢刀两口迸寒光:“钢刀”,指武松随身携带的长刀;“两口”指的是刀柄两端各嵌有一个金属环,可以挂住武器;“迸寒光”形容刀刃反射出寒光,锋利无比。
- 行者武松形像:武松被描绘得像一位行走江湖的侠盗,英姿飒爽。
赏析
武松是《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之一,以其豪迈、勇敢和智慧著称。此诗通过生动的描述,展现了武松威猛的形象以及他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诗句中的武松不仅是一个武艺高强的士兵,更是一个有着坚定信念和正义感的英雄。武松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后世人们心目中的经典英雄形象。
这首诗通过具体的动作和细节描写,如武松的服饰、饰品、发型、武器等,使得读者能够在脑海中清晰地勾勒出武松的形象。同时,诗中也蕴含了武松性格中的某些特点,如勇猛、忠诚、机智、幽默等,这些都是《水浒传》中其他英雄人物所不具备的。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武松的英雄气概,也反映了《水浒传》中对于忠诚、勇敢、智慧等品质的重视。通过对武松形象的塑造,诗人传达了对于英雄主义的向往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