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定国收转军马回城,看见本州烘烘火起,烈烈烟生。原来却是黑旋风李逵与同焦挺、鲍旭,带领枯树山人马,都去凌州背后,打破北门,杀入城中,放起火来,劫掳仓库钱粮。魏定国知了,不敢入城,慌速回军。被关胜随后赶上追杀,首尾不能相顾。凌州已失,魏定国只得退走,奔中陵县屯驻。关胜引军,把县四下围住。便令诸将调兵攻打。魏定国闭门不出。
单廷圭便对关胜、林冲等众位说道:“此人是一勇之夫。攻击得紧,他宁死而不辱。事宽即完,急难成效。小弟愿往县中,不避刀斧,用好言招抚此人,束手来降,免动干戈。”关胜见说大喜,随即叫单廷圭单人匹马到县。小校报知,魏定国出来相见了,邀请上厅而坐。单廷圭用好言说道:“如今朝廷不明,天下大乱,天子昏昧,奸臣弄权。我等归顺宋公明,且归水泊。久后奸臣退位,那时临朝,去邪归正,未为晚矣。”魏定国听罢,沉吟半晌,说道:“若是要我归顺,须是关胜亲自来请,我便投降。他若是不来,我宁死而不辱。”单廷圭即便上马回来,报与关胜。关胜见说,便道:“大丈夫作事,何故疑惑。”便与单廷圭匹马单刀而去。林冲谏道:“兄长,人心难忖,三思而行。”关胜道:“好汉作事无妨。”直到县衙。魏定国接着,大喜,愿拜投降。同叙旧情,设宴管待。当日带领五百火兵,都来大寨,与林冲、杨志并众头领俱各相见已了,即便收军回梁山泊来。宋江早使戴宗接着,对李逵说道:“只为你偷走下山,空教众兄弟赶了许多路。如今时迁、乐和、李云、王定六四个先回山去了。我如今先去报知哥哥,免至悬望。”
诗句
水浒传 · 第六十七回 · 宋江赏马步三 关胜降水火二将
魏定国收转军马回城,看见本州烘烘火起,烈烈烟生。原来却是黑旋风李逵与同焦挺、鲍旭,带领枯树山人马,都去凌州背后,打破北门,杀入城中,放起火来,劫掳仓库钱粮。魏定国知了,不敢入城,慌速回军。被关胜随后赶上追杀,首尾不能相顾。凌州已失,魏定国只得退走,奔中陵县屯驻。关胜引军,把县四下围住。便令诸将调兵攻打。魏定国闭门不出。
译文
水浒传 · 第六十七回 · 宋江赏马步三 关胜降水火二将
魏定国收回军队回到城中,看到城里熊熊烈火燃烧,浓烟滚滚升起。原来这是黑旋风李逵和焦挺、鲍旭率领的枯树山人马,他们袭击了凌州的后门,冲进城中纵火抢劫,抢走仓库中的财物。魏定国得知此事,不敢进城,慌忙率军撤退。被关胜追击并紧追不舍,魏定国无法应对。凌州失守后,魏定国只能逃往中陵县驻扎。关胜带兵包围了县城四周,命令将领们分头攻打。魏定国紧闭城门不出战。
注释
- 烘烘火起:形容火焰旺盛,气势汹汹。
- 烈烈烟生:描绘烟尘弥漫的景象,非常浓烈。
- 黑旋风李逵:李逵是《水浒传》中的人物,以勇猛著称。
- 枯树山:一个地名,可能是李逵等人的活动地点之一。
- 凌州背后:指凌州的背后地区。
- 北门:城市或城镇的正门方向,通常在北方。
- 杀入城中:闯入城内进行攻击或劫掠。
- 凌州已失:凌州已经失守。
- 单廷圭:故事中的一个角色,他提出用好言招抚魏定国的建议。
- 关胜:另一个故事人物,他是梁山泊的一员大将。
- 林冲:故事中的一个角色,他是梁山泊的一员好汉。
- 戴宗:故事中的一个角色,他是宋江手下的情报人员。
- 时迁、乐和、李云、王定六:这些名字在原著中都是《水浒传》中的重要角色,他们在梁山泊中有着自己的地位和作用。
- 报知哥哥:向上级报告事情。
- 悬望:期待、盼望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场紧张的战斗过程,以及主角之间的心理活动和策略运用。诗中对战场的描写细腻而具有画面感,能够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的战争之中。同时,通过对各个角色的刻画,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动荡、英雄辈出的风貌。此外,诗中也表达了一种深刻的人性思考:面对强大的敌人,即使是英勇善战的将士也需要智慧和谋略来克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