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长官又见折了曾索,烦恼倍增。次日,请史文恭写书投降。史文恭也有八分惧怯,随即写书,速差一人赍擎,直到宋江大寨。小校报知曾头市有人下书。宋江传令,教唤入来。小校将书呈上。宋江拆开看时,写道:
“曾头市主曾弄顿首再拜宋公明统军头领麾下:日昨小男倚仗一时之勇,误有冒犯虎威。向日天王率众到来,理合就当归附。奈何无端部卒施放冷箭,更兼夺马之罪,虽百口何辞。原之实非本意。今顽犬已亡,遣使讲和。如蒙罢战休兵,将原夺马匹尽数纳还,更赍金帛犒劳三军。此非虚情,免致两伤。谨此奉书,伏乞照察。”
宋江看罢来书,心中大怒,扯书骂道:“杀我兄长,焉肯干休!只待洗荡村坊,是我本愿。”下书人俯伏在地,凛颤不已。虽用慌忙劝道:“兄长差矣!我等相争,皆为气耳。既是曾家差人下书讲和,岂为一时之忿,以失大义。”随即便写回书,取银十两赏了来使。回还本寨,将书呈上。曾长官与史文恭拆开看时,上面写道:
诗句及译文
第一句
水浒传第六十八回,宋公明夜打曾头市,卢俊义活捉史文恭。
- 注释:指《水浒传》中宋江领导的梁山好汉攻打曾头市的故事情节。
第二句
曾长官又见折了曾索,烦恼倍增。
- 注释:曾长官在战斗中丢失了他的重要武器“曾索”。
第三句
次日,请史文恭写书投降。
- 注释:第二天,曾长官向梁山军投降,请求与梁山军签订和平协议。
第四句
史文恭也有八分惧怯,随即写书,速差一人赍擎,直到宋江大寨。
- 注释:史文恭因为害怕,急忙写信请求投降。
第五句
小校报知曾头市有人下书。
- 注释:一名士兵报告称有信件送达梁山大寨。
第六句
宋江传令,教唤入来。小校将书呈上。
- 注释:宋江命令将信交给前来的人。
第七句
宋江拆开看时,写道:“……。”
- 注释:宋江拆开了书信,具体内容未给出。
第八句
写道:“曾头市主曾弄顿首再拜宋公明统军头领麾下:日昨小男倚仗一时之勇,误有冒犯虎威。向日天王率众到来,理合就当归附。奈何无端部卒施放冷箭,更兼夺马之罪,虽百口何辞。原之实非本意。今顽犬已亡,遣使讲和。如蒙罢战休兵,将原夺马匹尽数纳还,更赍金帛犒劳三军。此非虚情,免致两伤。谨此奉书,伏乞照察。”
- 注释:这是回信的内容,包括对前信的回应和提出和解条件。
第九句
宋江看罢来书,心中大怒,扯书骂道:“杀我兄长,焉肯干休!只待洗荡村坊,是我本愿。”
- 注释:宋江看完信后非常愤怒,并撕毁了信纸。
第十句
下书人俯伏在地,凛颤不已。虽用慌忙劝道:“兄长差矣!我等相争,皆为气耳。既是曾家差人下书讲和,岂为一时之忿,以失大义。”随即便写回书,取银十两赏了来使。回还本寨,将书呈上。
- 注释:下书人在看到宋江的反应后感到非常害怕,他尝试解释情况但未能成功。随后他写了一封回信,并接受了宋江的赏赐。
第十一句
曾长官与史文恭拆开看时,上面写道:……”
- 注释:曾长官和史文恭拆开信后发现上面的文字内容未给出。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宋江在攻打曾头市期间收到来自史文恭的信,以及宋江如何回应这封信的过程。诗中展现了宋江的愤怒、失望和最终的宽容。通过对细节的描述展示了人物性格和情节的发展,同时反映了战争中的复杂情感和人性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