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民县令古贤良,想是腌臜没主张。
怪杀李逵无道理,琴堂闹了闹书堂。
二人渡过金沙滩,到得寨里。众人见了李逵这般打扮,都笑。到得忠义堂上,宋江正与燕青庆喜,只见李逵放下绿襕袍,去了双斧,摇摇摆摆,直至堂前,执着槐简,来拜宋江。拜不得两拜,把这绿襕袍踏裂,绊倒在地。众人都笑。宋江骂道:“你这厮忒大胆,不曾着我知道,私走下山。这是该死的罪过!但到处,便惹起事端。今日对众兄弟说过,再不饶你!”李逵喏喏连声而退。梁山泊自此人马平安,都无甚事,每日在山寨中教演武艺,操练人马。令会水者上船习学。各寨中添造军器、衣袍、铠甲、枪刀、弓箭、牌弩、旗帜,不在话下。
且说泰安州备将前事申奏东京,进奏院中又有收得各处州县申奏表文,皆为宋江等反乱骚扰一事。大卿类总启奏。是日景阳钟响,都来到待漏院中,伺候早朝,面奏天子。此时道君皇帝有一个月不曾临朝视事。当日早朝,正是:三下静鞭鸣御阁,两班文武列金阶。圣主临朝,百官拜罢,殿头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进奏院卿出班奏曰:“臣院中收得各处州县累次表文,皆为宋江等部领贼寇,公然直进府州,劫掠库藏,抢掳仓廒,杀害军民,贪厌无足。所到之处,无人可敌。若不早为剿捕,日后必成大患。伏乞陛下圣鉴。”天子乃云:“去年上元夜,此寇闹了京国,今年又往各处骚扰,何况那里附近州郡。我已累次差遣枢密院进兵,至今不见回奏。”傍有御史大夫崔靖出班奏曰:“臣闻梁山泊上立一面大旗,上书‘替天行道’四字。此是曜民之术。民心既伏,不可加兵。即目辽兵犯境,各处军马遮掩不及。若要起兵征伐,深为不便。以臣愚意,此等山间亡命之徒,皆犯官刑,无路可避,遂乃啸聚山林,恣为不道。若降一封丹诏,光禄寺颁给御酒珍羞,差一员大臣,直到梁山泊好言抚谕,招安来降,假此以敌辽兵,公私两便。伏乞陛下圣鉴。”天子云:“卿言甚当,正合朕意。”便差殿前太尉陈宗善为使,赍擎丹诏御酒,前去招安梁山泊大小人数。是日朝散,陈太尉领了诏敕,回家收拾。
诗句:
牧民县令古贤良,想是腌臜没主张。
怪杀李逵无道理,琴堂闹了闹书堂。
二人渡过金沙滩,到得寨里。众人见了李逵这般打扮,都笑。
译文:
一个牧民县令非常贤良,但可能因为自己的行为不端而没有主张。
李逵的举止让人感到奇怪,他竟然在书房闹事。
这两个人过了金色的沙滩,来到了梁山的山寨。
当他们到达时,所有的人看到李逵这个样子,都笑了起来。
注释:
- 牧民县令 - 古代负责管理民众和农田的人,这里指代的是某个地方的官员。
- 腌臜没主张 - 形容这个人行为不端、做事没有原则或主见。
- 李逵 - 《水浒传》中的人物,性格豪爽直率,有些粗鲁。
- 琴堂 - 古代用于弹琴的地方,这里可能是李逵闹事的地方。
- 金沙滩 - 指金色的沙滩,暗示这个地方的美丽。
- 山寨 - 指梁山泊,这里是宋江领导的反抗朝廷的英雄们聚集的地方。
- 忠义堂 - 指梁山泊的大厅,是宋江等领导聚集议事的地方。
- 燕青 - 《水浒传》中的一位人物,智勇双全,善于谋略。
- 琴堂闹了闹书堂 - 李逵在琴堂闹事,然后又去书堂闹事,说明他的行为非常不检点。
- 两人渡过金沙滩,到得寨里。 - 表示两个角色从一个地方来到了另一个地方。
- 众人见了李逵这般打扮,都笑。 - 说明李逵的打扮引起了在场人的笑声。
- 忠义堂上,宋江正与燕青庆喜 - 描述宋江和燕青在一起庆祝胜利的场景。
- 梁山泊自此人马平安,都无甚事 - 描述了梁山泊的生活平静无事,没有太多纷争。
- 每日在山寨中教演武艺,操练人马 - 描述了梁山泊的人们每天都在练习武艺和训练人马,准备抵抗外敌。
- 进奏院中又有收得各处州县申奏表文 - 描述进奏院收到了各地的文书,都是关于宋江等人的问题。
- 三下静鞭鸣御阁,两班文武列金阶 - 形容朝廷的气氛严肃,文武百官齐聚一堂。
- 圣主临朝,百官拜罢,殿头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 - 描述了皇帝上朝的情景,有官员提醒大家有事要提前奏报,无事则卷起窗帘退出朝堂。
- 陈宗善为使,赍擎丹诏御酒 - 描述有人被派遣去做使者,携带诏书和御酒前往梁山泊。
- 招安梁山泊大小人数 - 表示有人建议通过招安的方式让梁山泊的成员归顺朝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梁山泊的首领宋江和他的副手燕青在朝廷上受到表彰,以及他们如何通过智慧和勇气来应对朝廷的挑战。诗中充满了讽刺和幽默,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赞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