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陈太尉回到济州,把梁山泊开诏一事诉与张叔夜,张叔夜道:“敢是你们多说甚言语来?”陈太尉道:“我几曾敢发一言。”张叔夜道:“既是如此,枉费了心力,坏了事情。太尉急急回京,奏知圣上,事不宜迟。”陈太尉、张干办、李虞候一行人从,星夜回京来,见了蔡太师,备说梁山泊贼寇扯诏毁谤一节。蔡京听了,大怒道:“这伙草寇,安敢如此无礼!堂堂宋朝天下,如何教你这伙横行!”陈太尉哭道:“若不是太师福荫,小官粉骨碎身在梁山泊。今日死得逃生,再见恩相。”太师随即叫请童枢密,高、杨二太尉,都来相府商议军情重事。无片时,都请到太师府白虎堂内。众官坐下,蔡太师教唤过张干办、李虞候,备说梁山泊扯诏毁谤一事。杨太尉道:“这伙贼徒,如何主张招安地!当初是那一个官奏来?”高太尉得:“那日我若在朝内,必然阻住,如何肯行此事。”童枢密道:“鼠窃狗盗之徒,何足虑哉!区区不才,亲引一支军马,克时定日,扫清水泊而回。”众官道:“来日奏闻。”当下都散。
翻译版
水浒传·第七十五回·活阎罗倒船偷御酒 黑旋风扯诏谤徽宗
诗句:
- 且说陈太尉回到济州,把梁山泊开诏一事诉与张叔夜。
- 张叔夜道:“敢是你们多说甚言语来?”陈太尉道:“我几曾敢发一言。”
- 张叔夜道:“既然是这样,枉费了心力,坏了事情。太尉急急回京,奏知圣上,事不宜迟。”
- 陈太尉、张干办、李虞候一行人从,星夜回京来,见了蔡太师,备说梁山泊贼寇扯诏毁谤一节。
- 蔡京听了,大怒道:“这伙草寇,安敢如此无礼!堂堂宋朝天下,如何教你这些横行!”
- 陈太尉哭道:“若不是太师福荫,小官粉骨碎身在梁山泊。今日死得逃生,再见恩相。”
- 太师随即叫请童枢密,高、杨二太尉,都来相府商议军情重事。
- 无片时,都请到太师府白虎堂内。众官坐下,蔡太师教唤过张干办、李虞候,备说梁山泊扯诏毁谤一事。
- 杨太尉道:“这伙贼徒,如何主张招安地!当初是那一个官奏来?”
- 高太尉得:“那日我若在朝内,必然阻住,如何肯行此事。”
- 童枢密道:“鼠窃狗盗之徒,何足虑哉!区区不才,亲自带领一支军马,克时定日,扫清水泊而回。”
- 众官道:“来日奏闻。”当下都散。
注释
- 且说陈太尉回到济州:陈太尉返回济州后,将梁山泊叛乱的指控告诉了当地官员张叔夜。
- 张叔夜道:“敢是你们多说甚言语来?”:张叔夜询问是否是由他们夸大其词。
- 陈太尉道:“我几曾敢发一言。”:陈太尉承认自己从未主动发表过任何言论。
- 张叔夜道:“既然…”:张叔夜表示由于某种原因导致梁山泊的问题被忽略或被掩盖,现在形势变得严峻,需要采取行动。
- 陈太尉哭道:“若不是太师福荫,小官粉骨碎身在梁山泊。今日死得逃生,再见恩相。”:陈太尉表达了对皇帝感激之情,并认为自己能够生还是因为蔡太师的庇护。
- 蔡京怒道:“这伙草寇,安敢如此无礼!堂堂宋朝天下,如何教你这些横行!”:蔡京对梁山泊的行为感到非常愤怒。
- 陈太尉哭道:“若不是太师福荫,…:陈太尉再次提到自己的感激之情,感谢蔡太师的庇护,使得自己得以幸免。
- 太师随即叫请童枢密,高、杨二太尉,都来相府商议军情重事。:蔡太师立即召集了几位高级官员前来商议军事事务。
- 众官道:“来日奏闻。”:会议结束后,众官员同意明日上奏皇帝报告情况。
- 当下都散:所有参与讨论的官员都离开了太师府。
赏析
这段描述展示了梁山泊的反叛行为被揭露后,朝廷内部对此的态度转变和决策过程。从开始的否认到后来的紧急召见大臣商讨对策,反映出梁山泊事件对当时政府的冲击以及其重要性。陈太尉和张叔夜的对话反映了不同官员之间的矛盾和担忧:一方面有官员质疑梁山的行动是否属实,另一方面则是对皇帝的依赖和对事态严重性的感知。这种复杂的情绪和行动揭示了当时社会和政治结构的紧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