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早朝,众官都在御阶伺候。只见殿上净鞭三下响,文武两班齐,三呼万岁,君臣礼毕。蔡太师出班,将此事上奏天子。天子大怒,问道:“当日谁奏寡人,主张招安?”侍臣给事中奏道:“此日是御史大夫崔靖所言。”天子教拿崔靖送大理寺问罪。天子又问蔡京道:“此贼为害多时,差何人可以收剿?”蔡太师奏道:“非以重兵,不能收伏。以臣愚意,必得枢密院官亲率大军前去剿捕,可以刻日取胜。”天子教宣枢密使童贯,问道:“卿肯领兵收捕梁山泊草寇?”童贯跪下奏曰:“古人有云:孝当竭力,忠则尽命。臣愿效犬马之劳,以除心腹之患。”高俅、杨戬亦皆保举。天子随即降下圣旨,赐与金印、兵符,拜东厅枢密使童贯为大元帅,任从各处选调军马,前去剿捕梁山泊贼寇,拣日出师起行。
明代施耐庵《水浒传 · 第七十五回 · 活阎罗倒船偷御酒 黑旋风扯诏谤徽宗》释义-11
查阅内容
漫漫烟水,隐隐云山。不观日月光明,只见水天一色。红瑟瑟满目蓼花,绿依依一洲芦叶。双双鸂鶒,游戏在沙渚矶头;对对鸳鸯,睡宿在败荷汀畔。林峦霜叶,纷纷万片火龙鳞;堤岸露花,簇簇千双金兽眼。淡月疏星长夜景,凉风冷露九秋天。 当下上皇在马上,观之不足,问戴宗道:“此是何处,屈寡人到此?”戴宗指着山上关路道:“请陛下行去,到彼便知。”上皇纵马登山,行过三重关道。至第三座关前,见有百余人俯伏在地
水浒传 · 第一百二十回 · 宋公明神聚蓼儿洼 徽宗帝梦游梁山泊 可怜忠义难容世,鸩酒奸谗竟莫逃。 宋江从人置备棺椁,依礼殡葬楚州。官吏听从其言,不负遗嘱,当与亲随人从,本州吏胥老幼,扶宋公明灵柩,葬于蓼儿洼。数日之后,李逵灵柩亦从润州到来,从人不违其言,扶柩葬于宋江墓侧,不在话下。有诗为证: 始为放火图财贼,终作投降受命人。 千古英雄两坯土,暮云衰草倍伤神。 且说宋清在家患病
诗句: 水浒传 · 第一百二十回 · 宋公明神聚蓼儿洼 徽宗帝梦游梁山泊 且不说宋江在蓼儿洼,累累显灵,所求立应。却说道君皇帝在东京内院,自从赐御酒与宋江之后,圣意累累设疑。又不知宋江消息,常只挂念于怀。每日被高俅、杨戬议论奢华受用所惑,只要闭塞贤路,谋害忠良。忽然一日,上皇在内宫闲玩,猛然思想起李师师,就从地道中,和两个小黄门,径来到他后园中,拽动铃索。李师师慌忙迎接圣驾,到于卧房内坐定
诗句与译文对照: 1. 天罡尽已归天界,地煞还应入地中。 - 注释:天罡星和地煞星分别在天空和地下存在。 - 译文:天罡星辰已经返回了天界,而地煞星仍然留在地面上。 2. 千古为神皆庙食,万年青史播英雄。 - 注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都得到了神灵的庇护,并在史书上留下了他们的事迹。 - 译文:自古以来的英雄们都享受着神灵的庇护,他们的事迹也被记录在历史书上,传颂千古。 3.
水浒传·第一百二十回 宋公明神聚蓼儿洼 徽宗帝梦游梁山泊 在《水浒传》的浩瀚篇章中,这一章回不仅展现了宋江的英雄气概与神化过程,还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忠义与权谋的复杂交织。本章节以徽宗皇帝梦游梁山泊为中心,描绘了宋江被神化的全过程,展示了一种超自然的信仰和对英雄人物的崇拜。通过对这一情节的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背景及人们的精神世界。 这一章回的开篇即通过宿太尉的奏报
诗句翻译与注释: 1. 红蓼洼中客梦长,花荣吴用苦悲伤。 - 译文: 在红蓼洼中,我们的梦境很长,花荣和吴用感到深深的悲伤。 - 注释: "红蓼洼"指的是梁山泊中的一个地方,"客梦长"可能指两人的梦境延续,反映出内心的纠结和不舍。 2. 一腔义烈原相契,封树高悬两命亡。 - 译文: 我们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深厚,就像树上高挂着的树木一样,却因为命运多舛而双双陨落。 - 注释:
诗句翻译: 1. 水浒传·第一百二十回·宋公明神聚蓼儿洼 徽宗帝梦游梁山泊 - “水浒传”是一部著名的古典小说,讲述了宋江等一百零八位英雄的故事。这一回主要描述的是宋公明(即宋江)在梁山泊的聚会以及皇帝对梁山的梦境之旅。 2. 偶入青楼访爱卿,梦经水浒见豪英 - 作者偶然进入一座妓院寻找心爱的人。在这里,他梦见自己穿越到了梁山好汉的世界,见到了那些英勇的人物。 3. 无穷冤抑当阶诉
诗句 水浒传 · 第一百二十回 · 宋公明神聚蓼儿洼 徽宗帝梦游梁山泊 次日,上皇驾坐文德殿,见高俅、杨戬在侧。圣旨问道:“汝等省院近日知楚州宋江消息否?”二人不敢启奏,各言不知。上皇展转心疑,龙体不乐。 译文 第二天,皇上坐在文德殿上,看见高俅和杨戬在身边。他问:“你们两个,最近知道楚州宋江的什么消息吗?”两个人都不敢回答。皇上心中怀疑,身体不舒服。 注释 - 水浒传
这首诗是《水浒传》第一百二十回,宋公明神聚蓼儿洼 徽宗帝梦游梁山泊中的一段。下面逐句解释: 1. 不须出处求真迹,却喜忠良作话头。 注释:不需要去寻找真正的遗迹(真实的东西),但是喜欢听关于忠义之人的故事。这里的“真迹”指的是实际的事物或地点,“忠良”指忠诚正直的人。 2. 千古蓼洼埋玉地,落花啼鸟总关愁。 注释:这片被叫做“蓼洼”的地方,自古以来埋藏着像玉一样的宝物
诗句释义 宋江饮毒已知情,恐坏忠良水浒名。 注释:宋江因为知道自己将服毒,担心自己死后,他的名声和忠良的声誉会受到损害。 便约李逵同一死,蓼儿洼内起佳城。 注释:宋江与李逵约定共同死去,希望在蓼儿洼这个地方建立一个他们生前所建的“好城”。 李逵临死之时,付嘱从人:“我死了,可千万将我灵柩,去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和哥哥一处埋葬。”嘱罢而死。 注释:李逵临终前,嘱咐跟从的人:“我死了以后
相关推荐
翻译版 水浒传·第七十五回·活阎罗倒船偷御酒 黑旋风扯诏谤徽宗 诗句: 1. 且说陈太尉回到济州,把梁山泊开诏一事诉与张叔夜。 2. 张叔夜道:“敢是你们多说甚言语来?”陈太尉道:“我几曾敢发一言。” 3. 张叔夜道:“既然是这样,枉费了心力,坏了事情。太尉急急回京,奏知圣上,事不宜迟。” 4. 陈太尉、张干办、李虞候一行人从,星夜回京来,见了蔡太师,备说梁山泊贼寇扯诏毁谤一节。 5.
诗句: - 水浒传 · 第七十五回 · 活阎罗倒船偷御酒 黑旋风扯诏谤徽宗 译文: 宋江看到诏书后,立刻横身在里面拦当。他紧急传下命令,让轿马护送太尉下山,不要让他受伤。此时四下里的大小头领,有一大半闹了起来。宋江和卢俊义只得亲自上马,将太尉以及开诏一干人护送到三关,然后向朝廷道歉:“我们并不是不想归降梁山泊,而是草拟诏书的官员不了解我们的弯曲。如果我们能够用善意的言论来抚恤
【诗句解读】 1. 水浒传 · 第七十五回 · 活阎罗倒船偷御酒 - 此句表明《水浒传》是一部描写梁山好汉反抗压迫的故事,其中第七十五回是故事的一部分。"活阎罗"指的是晁盖,他在故事中是一个活跃的角色,而"倒船偷御酒"则描绘了一个有趣的场景,晁盖试图偷取御酒作为庆祝或行动的工具。 2. 黑旋风扯诏谤徽宗 - 这两句描述李逵这个角色的反叛行为,他不仅破坏了诏书,还对皇帝(徽宗)进行了攻击
诗句解析: 1. 水浒传 · 第七十五回 · 活阎罗倒船偷御酒 黑旋风扯诏谤徽宗: 这一句是引用自《水浒传》第七十五回的内容,讲述了活阎罗(朱仝)和黑旋风(李逵)的事迹。他们为了私利,倒出了皇帝的御酒,并试图通过诽谤皇上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2. 不是童贯引大军来: 这句话表明事情不是由童贯引起的。童贯是北宋时期的宦官,他曾经带领一大群士兵来到梁山泊攻打梁山好汉,但这里提到的大军并非童贯所率领
诗曰: 廊庙徽猷岂不周,山林却有过人谋。 凤无六翮难高举,虎入深山得自由。 四斗五方排阵势,九宫八卦运兵筹。 陷兵损将军容失,犬马从知是寇仇。 译文: 童贯在枢密院中接受了天子统军大元帅之职,调拨了东京管下的八路军州,各起军一万。他命令本处兵马都监统率军队,并在京师御林军中选点二万守护中军。所有事情都由副枢密使掌管。御营中还选了两位良将为左羽、右翼,号令已定,不旬日之间诸事完备
诗句: 水浒传 · 第七十六回 · 吴加亮布四斗五方旗 宋公明排九宫八卦阵 御前飞龙大将酆美、御前飞虎大将毕胜 童贯掌握中军为主帅,号令大小三军齐备,武库拨降军器,选定吉日出师。高太尉、杨太尉设筵饯行。朝廷着仰中书省一面赏军。 译文: 在第七十六回中,吴加亮布下了四斗五方旗,宋公明排布了九宫八卦阵。 在御前,飞龙大将酆美和飞虎大将毕胜统领军队,童贯担任主帅,命令所有士兵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