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贯定睛看了,不解何意。众将也没做道理处。酆美道:“把三百铁甲哨马分作两队,教去两边山后出哨,看是如何?”却才分到山前,只听得芦苇中一个轰天雷炮飞起,火烟撩乱。两边哨马齐回来报:“有伏兵到了!”童贯在马上,那一惊不小!酆美、毕胜两边差人教军士休要乱动,数十万军都掣刀在手。前后飞马来叫道:“如有先走的,便斩!”按住三军人马。童贯且与众将立马望时,山背后鼓声震地,喊杀喧天,早飞出一彪军马,都打着黄旗。当先有两员骁将领兵。怎见得那队军马整齐?好似:

黄旗拥出万山中,烁烁金光射碧空。

马似怒涛冲石壁,人如烈火撼天风。

鼓声震动森罗殿,炮力掀翻泰华宫。

剑队暗藏插翅虎,枪林飞出美髯公。

两骑黄长远马上两员英雄头领,上首美髯公朱仝,下首插翅虎雷横,带领五千人马,直杀奔官军。童贯令大将酆美、毕胜当先迎敌。两个得令,便骤马挺枪出阵,大骂:“无端草贼,不来投降,更待何时!”雷横在马上大笑,喝道:“匹夫,死在眼前尚且不知!怎敢与吾决战!”毕胜大怒,拍马挺枪,直取雷横。雷横也使枪来迎。两马相交,军器并举。二将约战到二十余合,不分胜败。酆美见毕胜战久不能取胜,拍马舞刀径来助战。朱仝见了,大喝一声,飞马轮刀来战酆美。四匹马,两对儿,在阵前厮杀。童贯看了,喝采不迭。斗到间深里,只见朱仝、雷横卖个破绽,拨回马头,望本阵便走。酆美、毕胜两将不舍,拍马追将过去。对阵军发声喊,望山后便走。童贯叫尽力追赶过山脚去。只听得山顶上画角齐鸣。众军抬头看时,前后两个炮直飞起来。童贯知有伏兵,把军马约住,教不要去赶。

诗句:

  • 水浒传 · 第七十七回 · 吴加亮布四斗五方旗 宋公明排九宫八卦阵
  • 童贯定睛看了,不解何意。众将也没做道理处。
  • 酆美道:“把三百铁甲哨马分作两队,教去两边山后出哨,看是如何?”
  • 却才分到山前,只听得芦苇中一个轰天雷炮飞起,火烟撩乱。
  • 两边哨马齐回来报:“有伏兵到了!”
  • 童贯在马上,那一惊不小!
  • 酆美、毕胜两边差人教军士休要乱动,数十万军都掣刀在手。前后飞马来叫道:“如有先走的,便斩!”按住三军人马。
  • 童贯且与众将立马望时,山背后鼓声震地,喊杀喧天,早飞出一彪军马,都打着黄旗。当先有两员骁将领兵。

译文:

  • 童贯凝视着眼前的场景,却无法理解其真正含义。所有的将领们也感到困惑。
  • 酆美提议,将三百名铁甲哨兵分为两队,分别前往两侧的山后进行侦查。
  • 当哨兵分队到达山前时,突然从芦苇丛中升起一枚巨大的爆炸物,伴随着浓烟和火光。
  • 两边的侦察兵急忙返回,报告说他们发现了敌军埋伏。
  • 童贯立即感到震惊,这突如其来的伏兵让他非常害怕。
  • 酆美和毕胜命令士兵们不要惊慌,并迅速拔出武器准备战斗。
  • 童贯与众将领骑马巡视时,突然听到山后传来震天的战鼓声和激烈的喊杀声。同时,前方冲出了一支由黄旗指挥的军队。

注释:

  • 水浒传: 指《水浒传》这部中国古典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创作的长篇小说。故事以宋江领导的梁山泊起义为主要线索,描绘了一百零八位好汉的传奇经历。
  • 吴加亮: 可能是小说中的角色名,具体信息不详。
  • 四斗五方旗九宫八卦阵: 古代阵法术语,这里可能指的是一种特定的战斗部署或战术体系。
  • 童贯: 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此处作为故事中的主角之一。
  • 定睛看: 形容目光锐利、专注地观察或思考。
  • 不解何意: 不理解对方的意图或目的。
  • 两员骁将领兵: 两位勇猛善战的将领率领军队。
  • 火烟撩乱: 形容战场上烟雾滚滚,混乱不堪。
  • 左右差人: 指派遣部下到各个方向去探查情况的人。
  • 十万军: 表示数量庞大的军队。
  • 画角齐鸣: 描述军中号角声响彻云霄的场景,常用来象征战争或战斗的开始。
  • 约住: 制止或阻止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述展现了一场紧张而富有戏剧性的伏击战。诗中通过童贯和其他将领的反应,展示了战场上的压力和紧张气氛。同时,诗中的“画角齐鸣”等意象,增强了战斗场景的紧迫感和震撼力。此外,诗中的伏击战策略体现了古代战争中的情报收集与战术运用的重要性,以及指挥官在危机时刻所表现出的智慧和决断力。整首诗语言简洁有力,情节紧张刺激,读来令人心潮澎湃,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战争文学的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