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时迁,他是个飞檐走壁的人,跳墙越城,如登平地。当时先去宝严寺塔上点起一把火来。那宝塔最高,火起时城里城外那里不看见,火光照的三十余里远近,似火钻一般。然后却来佛殿上放火。那两把火起,城中鼎沸起来,百姓人民,家家老幼慌忙,户户儿啼女哭,大小逃生。石秀直扒去蓟州衙门庭屋上博风板里,点起火来。蓟州城中见三处火起,知有细作。百姓那里有心守护城池,已都阻当不住,各自逃归看家。没多时,山门里又一把火起,却是时迁出宝严寺来,又放了一把火。那御弟大王见了城中无半个更次,四五路火起,知宋江有人在城里,慌慌急急,收拾军马,带了老小并两个孩儿,装载上车,开北门便走。宋江见城中军马慌乱,催促军兵卷杀入城。城里城外,喊杀连天,早夺了南门。洞仙侍郎见寡不敌众,只得跟着御弟大王投北门而走。宋江引大队人马入蓟州城来,便传下将令,先教救灭了四边风火。天明,出榜安抚蓟州百姓。将三军人马,尽数收拾蓟州屯住,赏劳三军。诸将功绩簿上,表写石秀、时迁功次。便行文书,申复赵安抚知道,“得了蓟州大郡,请相公前来驻扎。”赵安抚回文书来说道:“我在檀州权且屯扎,教宋先锋且守住蓟州。即目炎暑,天气暄热,未可动兵。待到天气微凉,再作计议。”宋江得了回文,便教卢俊义分领原拨军将,于玉田县屯扎。其余大队军兵,守住蓟州。待到天气微凉,别行听调。

诗句

水浒传 · 第八十四回 · 宋公明兵打蓟州城 卢俊义大战玉田县

译文

水浒传 · 第八十四回 · 宋江带领人马攻打蓟州城,卢俊义大败玉田县。

注释

  1. 水浒传: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一章节,讲述宋江等人攻占城池的故事。
  2. 第八十四回:指的是《水浒传》中第八章第四十四回的故事情节。
  3. 宋公明:指宋江,《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之一,担任梁山泊首领。
  4. 兵打蓟州城:指宋江率领的梁山好汉攻打蓟州城的战斗。
  5. 卢俊义大战玉田县:指卢俊义领导的队伍在玉田县与敌人进行战斗。
  6. 飞檐走壁:形容人身手敏捷,能在屋顶和墙壁之间轻松移动。
  7. 宝严寺塔:指宝严寺内的塔,可能是战斗中的目标。
  8. 放火:指发动攻击前,先放火以造成混乱。
  9. 石秀:梁山好汉之一,擅长使用暗器。
  10. 蓟州城中见三处火起:指从三个不同方向发起的火灾攻势,显示了宋江的战术多变。
  11. 御弟大王:指卢俊义,因为他被百姓尊称为“大王”。
  12. 洞仙侍郎:可能是指某个负责朝廷事务的官员,但此处具体身份不明。
  13. 北门:指城门的北面,通常指城门较隐蔽的一面。
  14. 将令:命令,指下达的命令或指示。
  15. 救灭:指灭火或消灾,这里指扑灭周围发生的火灾。
  16. 诸将功绩簿:指记录各将领功勋和战果的记录册。
  17. 申复:告知上级或相关单位。
  18. 檀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境内。
  19. 赵安抚:指赵焕,时任檀州权宜屯扎的军政长官。
  20. 炎暑:炎热的天气。
  21. 微凉:稍微凉爽的意思。
  22. 听调:听从调动。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宋江领导的梁山好汉攻打蓟州城的战斗。诗中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战场上的紧张气氛和英雄们的英勇表现。同时,诗中也体现了战争中的智慧和策略,以及领导者的指挥才能。整体来说,这是一首描绘战争场面和英雄豪情的诗歌,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