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令军士将晓谕拴缚箭矢,四面射入城中。传令各门稍缓攻击,看城中动静。次日平明,只听得城中呐喊振天,四门竖起降旗。守城偏将金鼎、黄钺,聚集军民,杀死副将叶声、牛庚、冷宁,将三个首级,悬挂竿首,挑示宋军。牢中放出李逵、鲁智深、武松、刘唐、鲍旭、项充、李兖、唐斌,俱用轿扛抬,大开城门,拥送出城。军民香花灯烛,迎接宋兵入城。宋先锋大喜。传谕各门将佐,统领军马,次第入城,兵不血刃。百姓秋毫无犯,欢声雷动。

宋江到帅府升坐。鲁智深等八人,前来参拜道:“哥哥,万分不得相见了!今赖兄长威力,复得聚首,恍如梦中!”宋江等众人,俱感泣泪下。次后金鼎、黄钺率领翁奎、蔡泽、杨春上前参拜。宋江连忙答拜,扶起道:“将军等兴举大义,保全生灵,此不世之勋也。”黄钺等道:“某等不能速来归顺,罪不可逭。反蒙先锋厚礼,真是铭心刻骨,誓死图报。”黄钺等又将鲁智深、李逵等骂贼不屈的事情,备细陈说。宋江感泣称赞。李逵道:“俺听得说那贼鸟道在百谷岭,待俺去砍那撮鸟一百斧,出那口鸟气!”宋江道:“乔道清被一清兄弟围困百谷岭,欲降伏他。罗真人已有法旨,兄弟不可造次。”鲁智深对李逵道:“兄长之命,安敢不遵。”李逵方才肯住。

诗句:水浒传 · 第九十七回 · 陈瓘谏官升安抚 琼英处女做先锋

译文:宋江令军士将箭矢拴缚,四射入城,看城中动静。次日,只听得城内呐喊振天,四门竖起降旗。守城的偏将金鼎、黄钺杀死副将叶声、牛庚、冷宁,将首级悬挂竿上,挑示宋军。牢中放出李逵等八人,皆用轿扛抬,大开城门拥送出城。军民香花灯烛迎接,宋江大喜。传谕各门将佐,统领军马,次第入城,兵不血刃。百姓秋毫无犯,欢声雷动。

注释:

  1. 水浒传:《水浒传》是一部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施耐庵创作,描写了宋代梁山好汉的英勇事迹和反抗官府的故事。这部小说通过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人民的苦难。其中,宋江领导的起义军最终被招安,成为了抗金复国的主力,但同时也展现了人性中的善恶两面。
  2. 陈瓘:陈瓘(1090—1164),北宋官员,字公亮,号玉泉居士。他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曾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受到牵连被贬。他的诗词作品多反映忧国忧民之情,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深刻的批判和思考。在《水浒传》中,陈瓘作为谏官的角色出现,为宋江提供策略和建议,是小说中一个重要的角色。
  3. 升安抚:这里的“升安抚”指的是陈瑾谏官升迁到更高职位的意思,可能是由于他之前因批评新法而被贬,后来得到了赦免或者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得以重新得到官职。这反映了古代官场的升降与政治斗争,以及人物命运的波折。
  4. 琼英:“琼英”,字面意思是如同美玉一样的女子,常用来形容女性的美丽和纯洁。在文学作品中,“琼英”常常用来代表美丽善良的女性角色。在《水浒传》中,琼英可能是指某个女英雄或重要女性角色,她的行为和决定对故事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5. 先锋:在古代战争中,“先锋”指的是部队的最前排,通常由勇敢且智谋超群的人担任,他们负责探路和打头阵。在《水浒传》中,“先锋”可能是描述某位英勇善战、冲锋陷阵的英雄人物,他的形象象征着勇气和领导力。

赏析

《水浒传》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其丰富的人物性格、跌宕起伏的情节和深厚的历史背景著称。在第九十七回中,宋江率领军队成功占领昭德城,这一章节不仅展示了宋江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也体现了他对士兵和民众的关心及仁义之心。

陈瓘的谏官经历:陈瓘作为谏官的经历,展示了他在面对政治风波时的坚定立场和对正义的追求。他的晋升和稳定的政治环境为宋江提供了重要的支持,这种关系在后续的军事征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乔道清的失败:乔道清的失败是整个故事的一个转折点,他的败退不仅让宋江的军队士气大振,也为宋军的进一步行动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一事件凸显了宋江的领导才能和军事策略的高明。

李逵、鲁智深等人的回归:李逵和鲁智深等人的回归不仅是对他们个人情感的一种满足,也是对宋江忠诚的象征。这些人物的再次出现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和观众的情感投入。

整体结构:整个章节的结构清晰有序,从战争的准备、攻城的过程到战后的处理,每一部分都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循环。这种结构的安排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事件的发展和结果,同时也增加了故事的逻辑性和可信度。

通过分析《水浒传》第九十七回的内容和细节,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部古典文学作品的魅力和价值。它不仅反映了宋代的社会状况和民间疾苦,也揭示了英雄人物的理想主义和人性的复杂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