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宗笑道:“如今已是三月下旬,桃李多落尽了。”鲁智深不肯信,争让道:“如今正是二月下旬。适才落井,只停得一回儿,却怎么便是三月下旬?”戴宗听说,十分惊异。二人押着马灵,一径来到汾阳城。
此时公孙胜已是杀退北军,收兵入城。卢俊义、秦明、宣赞、郝思文、韩滔、彭玘杀了索贤、党世隆、凌光三将,直追田彪、段仁至十里外,杀败北军。田彪同段仁、陈宣、苗成领败残兵,望北去了。卢俊义收兵回城。又遇乔道清破了武能、徐瑾,同陈达、杨春、李忠、周通领兵追赶到来。被南军两路合杀,北兵大败,死者甚众。武能被杨春一大杆刀砍下马来。徐瑾被郝思文刺死。夺获马匹衣甲,金鼓鞍辔无数。卢俊义与乔道清合兵一处,奏凯进城。卢俊义刚到府治,只见鲁智深、戴宗将马灵解来。卢俊义大喜。忙问鲁智深:“为何到此?宋哥哥与邬梨那厮厮杀,胜败如何?”鲁智深再将前面堕井及宋江与邬梨交战的事,细述一遍。卢俊义以下诸将,惊讶不已。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水浒传·第九十九回·花和尚解脱缘缠井 混江龙水灌太原城
- 诗句:戴宗笑道:“如今已是三月下旬,桃李多落尽了。” - 戴宗说现在已经到了三月下旬,桃花和李花已经落光了。
- 注释:三月下旬指的是农历的三月中旬,这个时候桃花和李花都已经凋谢,所以用“落尽”来表达它们已经完全消失。
- 译文:戴宗笑着说:“现在已经是三月下旬,桃花和李花都凋零了。”
- 赏析:通过对话形式,展现了戴宗对时令的观察和对季节变化的感慨。
2. 鲁智深不肯信
- 诗句:鲁智深不肯信,争让道:“如今正是二月下旬。适才落井,只停得一回儿,却怎么便是三月下旬?” - 鲁智深不同意戴宗的说法,他坚持认为时间还没有到三月下旬。
- 注释:争让道表明鲁智深不愿意放弃自己的观点,而要与人争辩。
- 译文:鲁智深不相信戴宗的说法,他坚持认为现在还是二月下旬。
- 赏析:这两句对话展示了鲁智深的直率和不服输的性格,同时也体现了他对时令变迁的疑惑。
3. 二人押着马灵,一径来到汾阳城
- 诗句:此时公孙胜已是杀退北军,收兵入城。卢俊义、秦明、宣赞、郝思文、韩滔、彭玘杀了索贤、党世隆、凌光三将,直追田彪、段仁至十里外,杀败北军。
- 译文:这时公孙胜已经把北军击退,他们收兵回到城中。卢俊义、秦明、宣赞、郝思文、韩滔、彭玘杀死了索贤、党世隆、凌光三位将军,一直追击田彪和段仁直到十里之外,打败了北军。
- 赏析:这段描述了战斗的胜利和战后的平静。公孙胜的英勇和卢俊义等将领的出色表现,共同完成了一次成功的军事行动。
4. 田彪同段仁、陈宣、苗成领败残兵,望北去了
- 翻译:田彪和段仁以及陈宣和苗成都带领着剩下的军队向北撤退。
- 分析:这里描绘了战场上失败后的混乱场景,士兵带着未完成的目标向北方撤退。
5. 卢俊义收兵回城
- 翻译:卢俊义命令部队撤回城里。
- 分析:这表明战争结束后,卢俊义和他的部下准备返回城中处理事务。
6. 又遇乔道清破了武能、徐瑾,同陈达、杨春、李忠、周通领兵追赶到来
- 翻译:卢俊义又遇到了乔道清,他的部队在击败了武能和徐瑾之后,又继续追击。
- 分析:这里的叙述显示了战场上的紧张局势和快速的战斗。卢俊义和宋军迅速响应,展现出高效的军事策略和勇气。
7. 被南军两路合杀,北兵大败,死者甚众
- 翻译:被南方的军队从两个方向夹击,使得北军的士兵们全部被消灭,死亡人数众多。
- 分析:这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性和双方力量的巨大差距。
8. 武能被杨春一大杆刀砍下马来。徐瑾被郝思文刺死。夺获马匹衣甲,金鼓鞍辔无数
- 翻译:武能被杨春的大刀砍下马来。徐瑾被郝思文刺杀后丧生。他们还夺取了许多战马的盔甲、金鼓等装备。
- 分析:这部分描写了战斗中的重要胜利和个人牺牲。
- 赏析: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述,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和紧张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战场上的激烈和危险。
总结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详细的描述,成功地传达了《水浒传》中的一场重要战斗。每个诗句都紧扣战斗的关键时刻,从开始的惊讶到最后的结束,构建了一个充满紧张和动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