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地西南上铲斜小路里,冲出一队骑兵。当先马上一将,状貌粗黑丑恶,一头逢松短发,顶个铁道冠,穿领绛征袍,坐匹赤炭马,仗剑指挥众军,弯环踢跳,飞奔前来。卢俊义等看是贼兵号衣,驱兵一拥上前冲杀。那将不来与你厮杀,口中喃喃呐呐地念了两句,望正南离位上砍了一剑。转眼间,贼将口中喷出火来。须臾,平空地上腾腾火炽,烈烈烟生,望宋军烧将来。卢俊义走避不迭。宋军大败,弃下金鼓马匹,乱撺奔逃。走不迭的,都烧得焦头烂额。军士死者五千余人。众将保护着卢俊义,奔走到平泉桥。军士争先上桥,登时把桥挤踏得倾圮下来。幸得燕青砍伐树木,于桥两傍刚搭得完浮桥。军士得渡,全活者二万人。卢俊义与卞祥两骑马殿后。行至桥边,被贼将赶上,一口火望卞祥喷来。卞祥满身是火,烧损堕马,被贼兵所杀。卢俊义幸得浮桥接济,驰撺去了。

诗句

水浒传 · 第一百零八回 · 乔道清兴雾取城 小旋风藏炮击贼

译文

突然西南边刮起了一阵风,吹出一条铲斜的小路,冲出了一队骑兵。当先的马上有一位将军,他相貌粗黑丑陋,一头短发,头戴铁制的帽子,身穿绛色的战袍,骑一匹赤炭马,手持宝剑指挥着众人,他们弯身踢腿,飞奔而来。卢俊义等看到是贼兵的服饰,便率军冲了上去。那将军不与他们交战,口中念念有词地念了几句,就朝正南方砍了一刀。瞬间,贼将口中喷出火焰。不久,平地上燃起了熊熊烈火,浓烟升腾,朝着宋军烧来。卢俊义急忙躲避。宋军战败,丢掉了金鼓和马匹,乱哄哄地逃跑。那些来不及逃跑的士兵,都被烧得焦头烂额。五千多名军士战死。众将领护送卢俊义,跑到平泉桥。士兵们争先恐后地爬上桥梁,很快把桥梁挤倒了。幸好燕青砍伐树木,在桥两边搭起了浮桥。士兵得以渡江,全被活下来的人有二万人。卢俊义和卞祥一骑马殿后。到达桥边时,被贼将赶上,一口火喷向卞祥。卞祥全身都是火焰,被烧得掉下马去,被贼兵所杀。卢俊义依靠浮桥逃脱。

注释

  • 西南上铲斜小路里: 指的是在西南方向刮起的一股风,形成了一条铲斜的小路。
  • 贼兵号衣: 指敌军穿着的战服。
  • 望正南离位上砍了一剑: 形容将军挥剑指向正南的方向。
  • 须臾,平空地上腾腾火炽,烈烈烟生,望宋军烧将来: 描述火势迅速蔓延的情景。
  • 赵云救阿斗(赵云七进七出): 出自《三国演义》,赵云在战斗中保护刘备的儿子阿斗(刘禅),多次成功脱险。这里的“赵云”可能暗指英勇善战的将领或战士。
  • 幸得燕青砍伐树木,于桥两傍刚搭得完浮桥: 描述了在危急情况下,燕青奋力砍伐树木建造浮桥的情况。
  • 军士死者五人余: 表示军士中有超过一半的人战死。
  • 行至桥边,被贼将赶上,一口火望卞祥喷来: 描绘了战斗的紧张场景,卞祥在战斗中被击中并被火焰吞噬。
  • 全活者二万人: 表示最终存活下来的人数。
  • 燕青: 小说《水浒传》中的虚构人物,梁山好汉之一,以武艺高强著称。
  • 赵云: 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蜀汉名将,以勇猛著称。

赏析

本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述,展现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场面。从突如其来的西南风吹起的铲斜小路,到战场上的激烈冲突,再到赵云和卞祥两位英雄的英勇表现,整个画面充满了紧张和动感。同时,诗中也体现了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和牺牲精神,以及他们在逆境中坚持战斗的决心。此外,诗中还融入了一些历史文化元素,如赵云救阿斗的故事,使得整个作品更加引人入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