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乌龙岭上,石宝、邓元觉两个元帅在寨中商议道:“即目宋江兵马退在桐庐县驻扎,倘或被他私越小路,度过岭后,睦州咫尺危矣。不若国师亲往清溪大内,面见天子,奏请添调军马守护这条岭隘,可保长久。”邓元觉道:“元帅之言极当,小僧便往。”邓元觉随即上马,先来到睦州,见了右丞相祖士远,说:“宋江兵强人猛,势不可当。军马席卷而来,诚恐有失。小僧特来奏请添兵遣将,保守关隘。”祖士远听了,便同邓元觉上马离了睦州,一同到清溪县帮源洞中。先见了左丞相娄敏中,说过了奏请添调军马。
次日早朝,王子方腊升殿。左右二丞相,一同邓元觉朝见。拜舞已毕,邓元觉向前起居万岁,便奏道:“臣僧元觉,领着圣旨,与太子同守杭州。不想宋江军马,兵强将勇,席卷而来,势难迎敌。致被袁评事引诱入城,以致失陷杭州。太子贪战,出奔而亡。今来元觉与元帅石宝,退守乌龙岭关隘。近日连斩宋江四将,声势颇振。即目宋江已进兵到桐庐驻扎,诚恐早晚贼人私越小路,透过关来,岭隘难保。请陛下早选良将,添调精锐军马,同保乌龙岭关隘,以图退贼,克复城池。臣僧元觉,特来启请。”方腊道:“各处军兵已都调尽。近日又为歙州昱岭上关隘甚紧,又分去了数万军兵。止有御林军马,寡人要护御大内,如何四散调得开去?”邓元觉又奏道:“陛下不发救兵,臣僧无奈。若是宋兵度岭之后,睦州焉能保守!”左丞相娄敏中出班奏曰:“这乌龙岭关隘,亦是要紧去处。臣知御林军兵总有三万,可分一万跟国师去保守关隘。乞我王圣鉴。”方腊不听娄敏中之言,坚执不肯调拨御林军马去救乌龙岭。有诗为证:
诗句:且说乌龙岭上,石宝、邓元觉两个元帅在寨中商议道:“即目宋江兵马退在桐庐县驻扎,倘或被他私越小路,度过岭后,睦州咫尺危矣。不若国师亲往清溪大内,面见天子,奏请添调军马守护这条岭隘,可保长久。”
译文:话说乌龙岭上的石宝和邓元觉两位元帅在山寨里商量着,“现在宋江的兵马已经撤退到桐庐县驻扎下来,倘若他通过秘密小道偷偷过岭来,那睦州离这里就非常危险了。不如我们的国师亲自去清溪大内向皇帝进言,请求增加军队来守护这条山岭险要之地,这样才能确保安全。”
注释: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宋江领导的梁山好汉反抗腐败官府的故事。在这一章节中,描述了石宝和邓元觉这两位将领在乌龙岭上商议如何保卫睦州城。他们意识到如果宋江能够通过隐秘的小道绕过岭头的话,睦州就会面临极大的威胁。因此,两位元帅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国师应该前往清溪大内,向朝廷提出请求增调援军,以保护这一重要关隘。
赏析:这一部分描绘了战争中的策略思考和政治干预。在古代战争中,将领们不仅要考虑军事防御,还要考虑到政治因素。石宝和邓元觉的讨论反映了他们在面对紧急情况时的战略思维能力和对国家安危的深切担忧。同时,也显示了当时社会中宗教和政治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宗教领袖在国家安全中的重要作用。此外,通过这样的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性和人性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