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曰:“古乐不作久矣;今之戏子,尚与古乐意思相近。”
未达,请问。
先生曰:“《韶》之九成,便是舜的一本戏子;《武》之九变,便是武王的一本戏子。圣人一生实事,俱播在乐中,所以有德者闻之,便知他尽善尽美与尽美未尽善处。若后世作乐,只是做些词调,于民俗风化绝无关涉,何以化民善俗?今要民俗反朴还淳,取今之戏子,将妖淫词调俱去了,只取忠臣孝子故事,使愚俗百姓人人易晓,无意中感激他良知起来,却与风化有益。然后古乐渐次可复矣。”
曰:“洪要求元声不可得,恐于古乐亦难复。”
先生曰:“你说元声在何处求?”
对曰:“古人制管候气,恐是求元声之法。”
先生曰:“若要去葭灰黍粒中求元声,却如水底捞月,如何可得?元声只在你心上求。”
诗句解释
1 古乐不作久矣:古代的音乐已经很久没有演奏了。
- 《韶》之九成,便是舜的一本戏子;《武》之九变,便是武王的一本戏子:这两句说明,虽然古代的音乐不再演奏,但其中蕴含的意义和情感仍然被保留下来。
- 圣人一生实事,俱播在乐中:圣人的一生事迹都被记录在音乐之中。
- 有德者闻之,便知他尽善尽美与尽美未尽善处:有道德的人听了这些音乐,就能理解其中的完美和不足之处。
- 后世作乐,只是做些词调,于民俗风化绝无关涉:现代的音乐制作只关注词曲形式,与民俗文化和社会风气没有关联。
- 如何化民善俗?:如何通过音乐来教化人民,使他们变得善良和良好风俗?
- 今要民俗反朴还淳,取今之戏子,将妖淫词调俱去了:现在应该让民俗回归原始的淳朴,去除那些淫荡和不雅的词汇,选择更符合社会道德和伦理的戏剧内容。
- 只取忠臣孝子故事:选择讲述忠臣和孝子的故事。
- 使愚俗百姓人人易晓:确保这些故事对普通百姓来说易于理解。
- 无意中感激他良知起来:不知不觉间激发起人们内在的良知。
- 却与风化有益:这对风化建设是有益的。
- 然后古乐渐次可复矣:这样,恢复古乐的道路逐渐可行了。
- 洪要求元声不可得,恐于古乐亦难复:洪光先生认为寻找古乐的原声是困难的,恐怕很难恢复到古乐的原貌。
- 若要去葭灰黍粒中求元声:如果要从自然界的物质(如葭灰、黍粒)中寻找音乐的原声,就像水中捞月一样是不可能实现的。
- 元声只在你心上求:真正的原声应该在每个人的内心去寻找。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先生说:“古代的音乐已经很长时间没再演出了。现在的戏剧演员们表演的戏曲,与古代音乐所传达的情感还是相近的。”
弟子黄省曾问道:“我还没有完全理解。”
先生回答说:“《韶》乐中的‘九成’,就是舜时的戏曲;《武》乐中的‘九变’,则是武王时期的戏曲。圣人一生的事迹都在音乐中流传下来,因此有道德的人听了这些音乐,就能够理解他们的美德与瑕疵。”
“如果后代的音乐家只是简单地复制一些陈旧的词调,而忽略掉那些真正能够反映民俗风情和文化价值的内容,那又怎么能通过音乐去引导民众形成良好的风俗呢?现在如果想要让民俗回归到原始的淳朴状态,那就应当去除那些妖艳淫乱的内容,选取忠臣和孝子的故事,这样即使是愚笨无知的百姓也能够容易地理解并受到感动,从而在不经意之间唤起他们内心深处的良知。这样一来,对于社会的风化建设无疑是非常有益的。只有当这样的音乐得以逐渐恢复时,我们才能真正地复兴古代的音乐。”
“洪亮先生认为寻求古代音乐的原声是非常困难的,恐怕也难以重新复原古乐了。”
赏析
这首诗是王阳明(王守仁)关于音乐教育和复兴古代音乐的一段对话。通过对古代音乐和现代戏剧的分析,王阳明表达了他对传统音乐在教化人心方面作用的重视。他强调音乐不仅仅是娱乐的工具,更是传承道德和历史的重要媒介。他认为,通过对古典音乐的理解和演绎,可以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道德感和良知,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和风俗习惯。此外,他也指出,真正的音乐原声应当深藏在每个人的心中,而非仅仅存在于物质世界中。这种看法体现了他对音乐本质的深刻理解和高度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