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不离物以自高,不绝物以自洁,广爱以全仁,而不违道以干誉,皆顺天之理以行也。
天以直养万物,
万物并育于天地之间,天顺其理而养之,无所择于灵蠢、清浊,挠其种性,而后可致其养直也。
代天而理物者,曲成而不害其直,斯尽道矣。
道立于广大而化之以神,则天下之人无不可感,天下之物无不可用,愚明、强柔,治教皆洽焉;声色、货利,仁义皆行焉,非有所必去,有所或徇也。若老、释之徒,绝物以孤立,而徇人以示爱,违天自用,不祥久矣。
志大则才大事业大,故曰“可大”,又曰“富有”;志久则气久德性久,故曰“可久”,又曰“日新”。
志立则学思从之,故才日益而聪明盛,成乎富有;志之笃,则气从其志,以不倦而日新,盖言学者德业之始终,一以志为大小久暂之区量,故《大学》教人,必以知止为始,孔子之圣,唯志学之异于人也。天载物,则神化感通之事,下学虽所不逮,而志必至焉,不可泥于近小,以苶其气而弃其才也。
张子正蒙注卷五至当篇
大人不离物以自高,不绝物以自洁,广爱以全仁,而不违道以干誉,皆顺天之理以行也。
注释:这里的“大人”是指有高尚道德的人。这些人不会脱离事物来显示自己的高贵,也不会抛弃事物来保持自己的纯洁;他们会广泛地关爱他人,以此来体现自己的仁爱,但他们不会违背道德去做一些不正当的事情,而是顺应自然的道理去行事。
天以直养万物,
万物并育于天地之间,天顺其理而养之,无所择于灵蠢、清浊,挠其种性,而后可致其养直也。
注释:这里的“天”是指大自然或者自然界。大自然用正直的方式来养育万物,让各种事物在天地之间共同生长。它顺应万物的本性去养育它们,而不是对不同的事物进行选择。这样,即使是那些原本处于低等位置的事物也能得到滋养和成长。
代天而理物者,曲成而不害其直,斯尽道矣。
注释:这里的“代天”是指代替上天来管理事物。如果能够像天地那样公正无私地去治理事物,那么就能够做到不损害事物的正直性,这就是尽到了道义。
道立于广大而化之以神,则天下之人无不可感,天下之物无不可用,愚明、强柔,治教皆洽焉;声色、货利,仁义皆行焉,非有所必去,有所或徇也。若老、释之徒,绝物以孤立,而徇人以示爱,违天自用,不祥久矣。
注释:这里的“道”是指宇宙的自然法则或者道理。道存在于广阔的空间中,并以神秘的力量来影响和改变事物。因此,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可以被道所感召,每一种物质都可以被道所利用。无论是愚蠢还是聪明,无论是强壮还是柔弱,无论是教化还是教育,都能找到合适的方法和途径来实现。同时,道也体现在声音、颜色、财富和利益等方面,以及仁义等道德观念中。如果只是追求个人的利益而背离道,那是不吉利的,而且这种情况已经存在很久了。
志大则才大事业大,故曰“可大”,又曰“富有”;志久则气久德性久,故曰“可久”,又曰“日新”。
注释:这里的“志大”是指志向很大。拥有宏伟的志向的人才能拥有伟大的才能和伟大的事业。所以说:“可以变大”,也可以说:“很有财富”。同样地,“志久”是指志向持续很长时间。拥有坚定的志向的人才会拥有持久的品德和性格。所以说:“可以长久”,也可以说:“每天都在更新”。
志立则学思从之,故才日益而聪明盛,成乎富有;志之笃,则气从其志,以不倦而日新,盖言学者德业之始终,一以志为大小久暂之区量,故《大学》教人,必以知止为始,孔子之圣,唯志学之异于人也。
注释:这里说的是,一个人的志向一旦确立,他就会努力学习和思考。因此,他的才能会不断增长,智慧也会逐渐增强。最终他会成为一个富有的人。如果他的志向非常坚定,那么他的精神就会与他的志向相吻合,他会不断地学习而不感到疲倦,从而每天都能有所新的进步。这是因为学习、思考和实践是一个人一生的大事,而志向则是决定这一切的关键因素。因此,《大学》一书中教导人们,一定要首先确定自己的志向。孔子之所以被称为圣人,是因为他在学习方面与其他人不同,他总是能够坚持自己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