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为异物,和为徇物。
清之过,和之流也。
金和而玉节之则不过,知运而贞一之则不流。
金坚玉白,而养之以和,节之以润,则至清而不异,智能运物,而恒贞于一,则至和而不徇,孔子之所以圣不可知,其涵养德性者密也。
此章上二句旧分一章,“金和”以下连下章,今正之。
道所以可久可大,以其肖天地而不离也;
肖其化则可大,乾乾不息而不离则可久。
与天地不相似,其违道也远矣。
意欲之私,限于所知而不恒,非天理之自然也。释、老执一己之生灭,畏死厌难,偷安而苟息,曲学拘闻见之习而不通于神化,以自画而小成,邪正虽殊,其与道违一也。“道二,仁与不仁而已”,天与人之辨焉耳。
张子正蒙注卷五至当篇解析哲学智慧,探索宇宙与人生之道
- 原文释义
- 金和而玉节之则不过
- 金坚玉白,而养之以和,节之以润
- 道所以可久可大,以其肖天地而不离也
- 译文与注释
- “清”即清净之物,“和”为和谐之物
- 金和而玉节之则不过,指金玉相合但不失其自然之度
- 金坚玉白,而养之以和,节之以润,则至清而不异,智能运物,而恒贞于一
- 道所以可久可大,以其肖天地而不离也
- 赏析与理解
- 强调道之恒定与天地相连,体现万物相生相克之理。
- 论述金与玉之结合,指出其和谐共处之重要性。
- 阐述“道”之本质,认为其能长久且伟大,因它能顺应自然、生生不息。
- 思想启示
- 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提倡中庸之道。
- 探讨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遵循自然规律行事。
- 启发读者反思自我价值与社会责任,追求真善美之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