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之广,古今之变,顺逆险阻,无不可行矣。
大达于天,则成性成身矣。
大而化之,仁熟而无土不安,合于天德之无不覆,圣矣。无所遇而不安于性,以成身也。故舜之饭糗茹草,与为天子一也;孔子之困厄,与尧、舜一也。通乎屈伸而安身利用,下学而上达矣。
此章之指,言近而指远,尤学者所宜加省。
上达则乐天,乐天则不怨;下学则治己,治己则不无尤。
上达于天,屈伸之理合一,而不疑时位之不齐,皆天理之自然,富贵厚吾生,贫贱玉吾成,何怨乎!治己则去物之累,以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不见人之可尤矣。圣之所以合天安土,敦仁而已。
不知来物,不足以利用;
来物,方来之事也。人之所以不利用者,据现在之境遇而执之也,若知将来之变不可测而守其中道,则无不利矣。
张子正蒙注卷五至当篇
四海之广,古今之变,顺逆险阻,无不可行矣。
释义:无论多么宽广的海域,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顺利还是困难,都没有什么是不能应对的。
大达于天,则成性成身矣。
释义:一旦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那么人就会具有天赋的品质和完美的身形了。
大而化之,仁熟而无土不安,合于天德之无不覆,圣矣。
释义:如果能够做到大智慧,那么仁爱就能够使万物得到安宁,符合上天的恩泽,这是圣人的境界。
无所遇而不安于性,以成身也。故舜之饭糗茹草,与为天子一也;孔子之困厄,与尧、舜一也。
释义:如果没有遇到困难就不能满足自己的欲望,那么人就能够成就自己的身心,就像舜吃野菜、喝野水一样,这和成为天子没有区别。孔子在困境中也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与尧、舜一样伟大。
通乎屈伸而安身利用,下学而上达矣。
释义:了解事物的起伏变化,就能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安宁和利用,这是从学习开始,最终可以达到理解并运用知识的境界。
此章之指,言近而指远,尤学者所宜加省。
释义:这段话的意思虽然简单,但是内涵深远,是值得学者深思的。
上达则乐天,乐天则不怨;下学则治己,治己则不无尤。
释义:只有达到了最高境界的人才会感到快乐,感到快乐就不会抱怨;只有通过学习来修身养性的人才能够治理好自己的内心,通过自我修养就不会有过错和遗憾。
上达于天,屈伸之理合一,而不疑时位之不齐,皆天理之自然,富贵厚吾生,贫贱玉吾成,何怨乎!
释义:只有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才能明白事物发展的规律,不会因为一时的地位高低而产生困惑或不满,这些都是自然的天理,所以富贵时能够珍惜生活,贫穷时也能够自强不息,又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治己则去物之累,以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不见人之可尤矣。
释义:通过自我修养来治理自身的行为和思想,用对别人的期望来衡量自己的行为和思想,用爱护自己的心态来关爱他人,这样就不会看到有人可以责怪的地方了。
圣之所以合天安土,敦仁而已。
释义:圣人之所以能够符合自然法则,安定自己的身心,关键在于他们能够坚守仁义之道。
不知来物,不足以利用;
释义:不了解未来的事务和变化,就无法充分利用它们。
来物,方来之事也。人之所以不利用者,据现在之境遇而执之也,若知将来之变不可测而守其中道,则无不利矣。
释义:未来的事务和变化是不可预测的,因此人们不能根据现在的情况来限制自己,如果能够知道未来的变化是不可预测的,那么就可以根据中间的道理来应对各种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