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天经,然后仁义行,故曰“有父子、君臣、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

  性天经者,知大伦之秩叙自天,本吾性自然之理,成之为性,安焉而无所勉强也。能然,则爱敬之用扩充而无不行矣。礼义,仁义之用也,舍五者而泛施之,礼伪而义私,冥行而鲜当,刑名、法术之所以违天、拂人、戕仁义也。

  仁通极其性,故能致养而静以安;

  仁者,生理之函于心者也;感于物而发,而不待感而始有,性之藏也。人能心依于仁,则不为物欲所迁以致养于性,静存不失。

  义致行其知,故能尽文而动以变。

  义者,心所喻之物则也;知者,仁所发见之觉也。诚之明,知之良,因而行之,则仁之节文具而变动不居,无所往而非仁矣。

  此章言义所以成仁之用,行无非义,则尽仁而复性矣。

张子正蒙注卷五至当篇

性天经,然后仁义行,故曰“有父子、君臣、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
注释:这里的“性天经”指的是人的本性和天理,通过遵循这些原则,可以使人的行为(仁义)得以实现。

性天经者,知大伦之秩叙自天,本吾性自然之理,成之为性,安焉而无所勉强也。能然,则爱敬之用扩充而无不行矣。
注释:性天经是理解并按照天地的自然法则行事的规律,它源于我们天生的本质和自然的道理,形成之后,人们就能自然而然地生活,没有压力。如果能做到这样,那么爱与敬的用途就能够扩展开来,而且不会做无用的事情。

礼义,仁义之用也,舍五者而泛施之,礼伪而义私,冥行而鲜当,刑名、法术之所以违天、拂人、戕仁义也。
注释:礼义是用来实践仁义的工具,如果舍弃了仁义的基本原则去滥用,那么就会违反天理,伤害他人,残害仁义。

仁通极其性,故能致养而静以安;
注释:仁能够贯通到极致,因此能够使本性得到养护,保持平静和安宁。

仁者,生理之函于心者也;感于物而发,而不待感而始有,性之藏也。人能心依于仁,则不为物欲所迁以致养于性,静存不失。
注释:仁是人内心的一种状态,它是对事物产生反应时自然而然的表达。不需要等待被触动才开始有,而是存在于人性之中。如果一个人能够依靠内心的仁来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被外界的欲望所左右,那么他就能够修养自己的本性,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义致行其知,故能尽文而动以变。
注释:通过践行正义来实现自己的智慧,所以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并且通过行动来变化。

义者,心所喻之物则也;知者,仁所发见之觉也。诚之明,知之良,因而行之,则仁之节文具而变动不居,无所往而非仁矣。
注释:义是对事物的一种判断或标准。知则是从仁中产生出来的知觉。如果诚实和明智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那么就能够根据这些原则去实践,这样仁义的规范就会自然而然地发挥作用,不会因为任何原因改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