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呼!黄旗紫盖,雪戟霜矛,何以南朝天子,竟投大将之戈;北部单于,遂系降王之组!岂高庙之馨,十七世而旁移,孝陵之泽,三百年而终斩!乎此天时人事,可以疾首痛心者矣。国屯家难,瞻草木而抚膺;岳圮辰倾,睹河山而失色。劳者言以达其情,穷人歌以志其事。追原祸始,几及千言。寄愁心于诗酒,阮籍穷途;结豪士于屠箫,张良仓海。后有作者,其重悲余志也夫!
维昭代之代兴也。乘土德而绍王,丽旭日以承天,乃执柄而司命,聿岳镇而辰悬,扫旄头以静卫,鞭角端以定边。穷邛笮,通浪玄;朔方大出,南交凯旋,崇文会武,东鲽西鹣。阅兵则法高司马,论都则赋雄孟坚。备礼乐于虎观,绝烽火于狼烟,法不更而泽久,兵不耀而威宣,俪唐虞而比德,尚殷周而卜年。
我们来解析这首诗的结构和内容:
诗句分析:
“呜呼!黄旗紫盖,雪戟霜矛,何以南朝天子,竟投大将之戈;北部单于,遂系降王之组!”
这部分描述了一个历史事件或场景,涉及到了南北朝时期的一个重大决策。”黄旗紫盖”可能指的是某种旗帜或标志,”雪戟霜矛”则可能是指武器。这里的”南朝天子”和”北部单于”分别代表了南方和北方的统治者或领导者。最后的问句表达了对这一决策的疑问或不解。“岂高庙之馨,十七世而旁移,孝陵之泽,三百年而终斩!”
这部分继续探讨了历史的变化和朝代的更迭。”高庙”指黄帝庙,”馨”意为香气,”孝陵”则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这里的”旁移”和”终斩”暗示了朝代的变迁和衰败。“国屯家难,瞻草木而抚膺;岳圮辰倾,睹河山而失色。劳者言以达其情,穷人歌以志其事。追原祸始,几及千言。寄愁心于诗酒,阮籍穷途;结豪士于屠箫,张良仓海。后有作者,其重悲余志也夫!**
这部分描述了国家和个人的困境以及他们的情感表达。”国屯家难”、”岳圮辰倾”都描绘了国家的动荡和历史的变迁。最后提到了诗人通过诗歌和饮酒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提到历史上的人物阮籍和张良的故事来说明他们的壮志和豪情。
译文:
呜呼!黄旗紫盖,雪戟霜矛,为何南方的天子,竟然要投向大将的武器?北方的单于,却系上了投降者的绳索!难道是高庙的馨香,经历了十七代人的转移,孝陵的恩泽,已经延续了三百年而终于被终结!啊,这是天时人事,可以让人疾首痛心的事情啊。国家困顿,百姓遭受苦难,看着草木而感到心痛;山河破碎,朝廷倾覆,看到河山而感到恐惧。那些辛劳的人用言语表达他们的哀伤,那些贫穷的人用歌声记录下这些事。追溯起祸端的起源,几乎要说上几千字。把忧愁寄托在诗酒中,就像阮籍那样无路可走;将豪情壮志寄托在屠箫之中,就像张良那样藏身深谷。后来的诗人啊,你们一定要铭记我的悲愤之情!
维昭代之代兴也。乘土德而绍王,丽旭日以承天,乃执柄而司命,聿岳镇而辰悬,扫旄头以静卫,鞭角端以定边。穷邛笮,通浪玄;朔方大出,南交凯旋,崇文会武,东鲽西鹣。阅兵则法高司马,论都则赋雄孟坚。备礼乐于虎观,绝烽火于狼烟,法不更而泽久,兵不耀而威宣,俪唐虞而比德,尚殷周而卜年。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关注。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感染力,通过具体的史实和典故展现了作者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