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瑟清尊迥不愁,柁楼云物似妆楼。
夫君本自期安桨,贱妾宁辞学泛舟。
烛下乌龙看拂枕,风前鹦鹉唤梳头。
可怜明月将三五,度曲吹箫向碧流。

素瑟清尊迥不愁,舵楼云物似妆楼。

夫君本自期安桨,贱妾宁辞学泛舟。

烛下乌龙看拂枕,风前鹦鹉唤梳头。
可怜明月将三五,度曲吹箫向碧流。

接下来将逐句解析这首诗:

  1. “素瑟清尊迥不愁”
  • 素瑟和清尊:这里的“素瑟”可能象征一种简朴、高洁的品质,与“清尊”即清澈的酒相比,暗示着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 迥不愁:表达了诗人面对中秋佳节时内心的平静与满足,即使环境再美好也不会有忧愁。
  • 注释:此句描绘了诗人在中秋之夜,虽身处繁华却心无杂念,享受着宁静与和谐。
  1. “夫君本自期安桨”
  • 夫君:指诗人的伴侣或爱人。
  • 期安桨:“期”字在这里可能意味着期望或打算,而“安桨”可能指的是安稳地划桨,象征着稳定与安全。整句话可能是在说,诗人的爱人原本就希望能像桨一样平稳地划过人生的水面。
  • 注释: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伴侣的爱意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安定感。
  1. “贱妾宁辞学泛舟”
  • 贱妾:这里可能是指诗人自己,或是以自我贬低的方式来表达谦卑的态度。
  • 学泛舟:“学”字表明学习的意思,而“泛舟”则是泛指划船。整句话可以理解为诗人愿意学习划船的技巧,以更好地陪伴爱人度过每一个夜晚。
  • 注释:这句话体现了诗人愿意为了爱人的幸福而不断学习和努力的精神。
  1. “烛下乌龙看拂枕”
  • 烛下:通常指夜晚或烛光下的环境,营造了一种温馨而安静的氛围。
  • 乌龙:可能是一种传说中的怪兽,也可能是某种寓意深远的象征,如龙的一部分或龙的形象。
  • 看拂枕:表示在蜡烛摇曳的光影中,诗人静静地看着枕头,这既是一种生活细节的描述,也可能隐含着某种情感的流露。
  • 注释:这句诗通过描绘一个温馨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爱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1. “风前鹦鹉唤梳头”
  • 风前:描述了一个风吹草动的自然景象,增添了一种动态美。
  • 鹦鹉唤梳头:鹦鹉作为一种能模仿人类语言的鸟类,此处可能象征着诗人希望传达给爱人的话语。呼唤梳头则是一种常见的动作,可能意味着诗人在提醒爱人整理仪容,或是关心她是否准备好迎接新的一天。
  • 注释: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爱意的场景,通过鹦鹉这一元素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爱人的细心照顾。
  1. “可怜明月将三五”
  • 可怜:这里带有一丝哀怨的情绪,可能意味着诗人对某些事情或情境的无奈或同情。
  • 三五:古代对月相的称谓,月亮十五圆称为望,十六称为既望,所以“三五”可能指的是中秋节的月亮最圆的时刻。
  • 注释:这句诗通过对月亮的描述,引发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家人团聚时刻的珍惜。

《中秋出游其二》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诗人不仅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珍视和对家庭的责任感,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这首诗不仅是对中秋之夜美景的赞颂,更是对人间真情的颂扬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