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交桑扈鸣,时雨夜来至。
星言出东皋,田舍有生计。
天时与农功,黾勉焉敢弃。
春耕或少怠,何以遂秋刈。
古人皆食力,素餐良可愧。
伊人沮溺徒,遁迹澹忘世。
父菑子乃播,优游以卒岁。
余亦林野人,与尔颇同志。
怀哉惬素心,南山有真意。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农人的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交交桑扈鸣,时雨夜来至
  • “交交桑扈”:桑扈是一种鸟,交交之声可能暗示着夜晚的宁静与和谐。
  • “时雨夜来至”:时雨通常指及时的雨水,夜来即夜晚降临,表明雨水适时到来。
  1. 星言出东皋,田舍有生计
  • “星言”:星光,这里可能暗指星星的位置或光芒。
  • “出东皋”:从东皋出发,可能是诗人自己或者他所观察到的景象。
  • “田舍有生计”:田舍(乡村)通过农业活动(生计)得以维持和发展。
  1. 天时与农功,黾勉焉敢弃
  • “天时”:自然的条件,包括气候、季节等。
  • “农功”:农民的劳作,如耕种、收割等。
  • “黾勉”(mǐn mǐn): 努力,勤勉。此处表达农人对农事的勤奋工作态度。
  • “焉敢弃”:哪里敢放弃或懈怠。
  1. 春耕或少怠,何以遂秋刈
  • “春耕”:春天的耕作。
  • “秋刈”:秋天的收割。
  • 这句表达了农人在春秋两季需要更加努力以确保收成的观点。
  1. 古人皆食力,素餐良可愧
  • 古人们都是靠劳动吃饭的,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
  • “素餐”:白吃饭,比喻不劳而获。
  • 这里表达的是诗人对于不劳动却享受成果的行为感到惭愧或不安。
  1. 伊人沮溺徒,遁迹澹忘世
  • “伊人”:那个人或指代某个特定的人。
  • “沮溺”:沮溺是古代传说中的隐士,以隐居为生。
  •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羡慕那些能够隐居生活的人,忘却世俗名利。
  1. 父菑子乃播,优游以卒岁
  • “父菑子乃播”:父亲在田地里辛勤劳作,子女也继续耕种土地。
  • “优游”:悠闲自得,不急不忙。
  • 这句话描绘了一种世代相传、勤劳耕作的生活状态。
  1. 余亦林野人,与尔颇同志
  • “余”:我。
  • “亦”、“颇”:副词,表示相似性或同意。
  • 这句话表明诗人自己也生活在乡村,与农民有共同的经历和情感。
  1. 怀哉惬素心,南山有真意
  • “怀哉”:怀着某种心情或情怀。
  • “素心”:纯真的心,这里用来形容诗人的心境。
  • “南山有真意”:南山(可能指的是诗人家乡附近的山林)蕴藏着真实的意义或美好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是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以及对不劳而获行为的批评。诗人通过描绘农田劳作的场景和农民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和对自己未能完全脱离物质追求的反思。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描绘,也有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独到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