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三五月,挂在鸳湖东。
方舟泛流光,坐我青天中。
低头看月月在水,倒影嫦娥呼不起。
三更露下苎袍凉,恍然濯足银河里。
城南斗酒真珠红,与月共醉蛟人宫。
醒来月落不知处,张帆且趁清明风。
【诗句】
- 团团三五月,挂在鸳湖东。
- “团团”:形容月亮的形状像圆球一样。
- “三五月”:指农历三月或四月,通常是指春季的一个月。
- “挂在鸳湖东”:指的是月亮在西湖的东边。
- 方舟泛流光,坐我青天中。
- “方舟”:古代的一种船只,泛指游船或小艇。
- “流光”:比喻月亮的光芒流动。
- “坐我青天中”:形容自己在月光下如同置身于青天的中央。
- 低头看月月在水,倒影嫦娥呼不起。
- “低头”:这里可能是指作者坐在船上,低下头来欣赏月亮。
- “月在水”:意味着月光在水中形成倒影。
- “嫦娥”:中国传统神话中的月宫仙子。
- “呼不起”:可能是指无法召唤嫦娥出来,或者形容月光的柔和和神秘。
- 三更露下苎袍凉,恍然濯足银河里。
- “三更”:晚上的第三个时辰,通常指的是深夜时分。
- “露下”:夜晚的露水。
- “苎袍”:一种粗布的衣服。
- “濯足银河里”:意为仿佛在银河中洗脚一样,形容非常清凉。
- 城南斗酒真珠红,与月共醉蛟人宫。
- “城南”:可能是一个地点名称,但在这里更可能是指诗人所处的位置。
- “斗酒”:古代的一种酒杯,容量约为一斗。
- “真珠红”:形容酒的颜色像珍珠一样红润。
- “蛟人宫”:指龙宫,古代传说中的龙居住的地方。
- 醒来月落不知处,张帆且趁清明风。
- “醒来月落不知处”:意为醒来时发现月亮已经落下,不知道它的位置。
- “张帆且趁清明风”:意思是趁着清明节的清风扬帆起航。
【译文】
在鸳湖畔的小舟上,我玩赏着明亮的月光,那是四月十五夜的光景。
圆圆的月亮挂在湖东面,映照着我们的身影。
我们乘坐小船在水面上飘流,好像漂浮在无边的天空之中。
低头观赏,只见月亮倒映在水中,嫦娥仿佛呼唤也唤不回她的影子。
深夜时分,露水沾湿了我们的衣衫,令人感到凉爽。
忽然间,似乎置身于银河之中,沐浴在星光下。
城中的美酒如明珠般晶莹剔透,我们一同品尝着佳酿,沉醉于龙宫的美好时光。
醒来之时,月亮已经消失在天际,不知道它去往何方,于是我们扬帆远行,顺着春风继续前行。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西湖夜景的诗作。诗人以“鸳鸯湖”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西湖月夜图。诗中不仅描写了月亮的美丽、倒影和周围的环境,还融入了作者的情感体验和对宇宙奥秘的探索,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思。
诗的第一句“团团三五月,挂在鸳湖东”,通过“团团”来形容月亮的形状,并提到它是“挂在”西湖的东边,为接下来的描写奠定了基础。第二句“方舟泛流光,坐我青天中”,则进一步描绘了乘船游览西湖的情景,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在月光下畅游湖面的轻松愉悦。第三句“低头看月月在水,倒影嫦娥呼不起”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想象的画面,月亮仿佛在水面上留下了它的倒影,而嫦娥似乎也遥不可及。第四句“三更露下苎袍凉,恍然濯足银河里”则通过描述深夜的露水和银河的形象,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与宁静。第五句“城南斗酒真珠红,与月共醉蛟人宫”则是对前四句的延续,通过美酒和月亮的双重享受,营造了一种梦幻般的氛围。最后一句“醒来月落不知处,张帆且趁清明风”以梦境结束,既表达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又展现了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通过对西湖夜景的细腻描绘和情感表达,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静谧、浪漫而又略带哲理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美丽的湖边,感受着诗人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