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之水,出自桐柏山,千盘万折流入江河间。
将军好文兼好武,清似流泉出山下。
手提长剑镇雄藩,马前奔走皆貔虎。
龙骧万斛出海洋,西略月窟东槫桑。
天弧夜半射天狼,鲸波帖帖青镜光。
归看山中恬淡水,方寸澄清亦如此。
方寸澄清亦如此,万岁千秋报天子。
【注释】
淮水,指淮河。出自桐柏山:桐柏山在今河南南阳市西南。千盘万折:形容水流曲折蜿蜒。江河间:指江淮之间。将军:对武官的尊称。好文兼好武:善于武艺,也通晓文化。清似流泉:清亮如同泉水。下:指山下。长剑:宝剑。镇雄藩:镇守一方。貔虎:猛兽,这里比喻勇猛的军队。龙骧:指龙形马,这里指神速如飞的战马。月窟:指月球。槫桑:即“悬桑”,指北斗七星。天弧:指北斗星。夜半:深夜。射天狼:北斗七星中的狼星,古人以之为北方的象征。鲸波:大波浪。帖帖:同“贴”。青镜光:青色的光辉,指月光。方寸:一寸见方的地方,比喻心地、思想。亦如此:也像这样。万岁千秋:永远存在。报天子:报答君主。
【赏析】
这是一篇咏史抒怀诗。诗人通过描写淮河发源的桐柏山、出山的淮河、以及淮河流域的地理特点和自然景观,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赞叹之情;接着又借古喻今,歌颂了像将军那样的文武双全之士的英勇业绩;然后写诗人的感慨和愿望,最后归结到报答君主的愿望上。全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是一首成功的咏史抒怀诗篇。
这首诗从淮河的源头说起,描绘了淮河发源于桐柏山,经过千回百转流入长江中游一带的宏伟景象。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手法,将淮河的源远流长的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颔联两句写淮河流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将军”指的是淮河流域的一位杰出人物,他不仅武艺超群,而且文韬武略,治国有方。“清”字用得很传神,既点明了这位将军的为人,又暗合了他文武双全的形象。“清似流泉出山下”一句,更是把这位将军的英名传颂千古。
颈联紧承前二句,进一步描绘淮河流域的山川地理和历史风云。“手提长剑镇雄藩”形象生动,令人联想到那位将军挥舞着长剑,率领勇猛的将士们守护一方平安的威武场面。“马前奔走皆貔虎”则描绘了一幅士兵们奋勇杀敌、冲锋陷阵的壮观景象。“龙骧万斛出海洋”,这句诗以神话传说中的神兽“龙骧”来比喻那浩渺无际的大海,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又烘托出了将军们的威风凛凛。“西略月窟东槫桑”,诗人以北斗七星为引子,进一步描绘了淮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地位。这两句诗既展现了淮河流域的地理特点,又表达了诗人对这一地区深厚的感情。
尾联两句写诗人的感慨与愿望。“天弧夜半射天狼”一句以天文现象来比喻国家的安全和繁荣。“鲸波帖帖青镜光”则以大海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定祥和的美好祝愿。“归看山中恬淡水”一句则描绘了诗人回到故乡后所看到的宁静美好的山水画面;“方寸澄清亦如此”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心性的自信与坚定;而“万岁千秋报天子”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永恒的忠诚与热爱。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既有历史的底蕴,又有现实的感悟;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国家的深情厚意。诗人通过这首诗,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也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