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持节洪之都,左招洪崖右麻姑。
仙人骐骥不可驭,何以得此当庭除。
雪作衣裳丹作顶,戛然长鸣延素颈。
夜榻时闻竹下声,午阶每弄花间影。
九重荡荡天门开,曾侍玉皇香案来。
乃知君身有仙骨,地位清寒霜满台。
只今笼之往何处,为言携向英山去。
我亦东归寻故丘,结巢愿托三珠树。

【注释】

来鹤轩:作者所居。张佥宪:作者的朋友张元济(1567-1630),字子高,号南湖渔人,浙江海盐人。洪都:今江西南昌市。左招洪崖右麻姑:指仙人骑乘。仙家多有坐骑,此为比喻。洪崖即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麻姑即王母。仙人骐骥不可驭,何以得此当庭除:意思是说仙人的坐骑不能被凡人所驾驭,你怎么能把它弄到自己面前呢?雪作衣裳丹作顶:形容仙人坐骑的洁白如雪、红润如丹的颜色。戛然长鸣延素颈:形容马嘶鸣的样子。素颈,白色的脖子。九重:天子所居之宫阙,这里借指皇帝。天门开:天上的宫门打开了。曾侍玉皇香案来:曾经侍奉在玉皇大帝的香案旁。君身有仙骨,地位清寒霜满台:你身上有着仙家的气质,位置高贵清冷,就像满台的霜花一样。只今笼之往何处,为言携向英山去:现在它被关起来了,你要带着它到英山去。我亦东归寻故丘,结巢愿托三珠树:我也将回到故乡去寻找我的坟墓,希望在那里筑巢栖息,像传说中的三珠树上那样。三珠树:神话中的一种树,传说中这种树有三千颗珠子,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赏析】

此诗作于作者任国子监司业期间,当时作者与好友张元济交游甚密。张元济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藏书家。他不仅学问渊博、才情出众,而且性格豪爽、为人正直,所以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这首诗就是写他对张元济的深厚友情以及对他寄予厚望的心情。

首句点明“来鹤轩”的主人张元济,接着写他的官职和地位。“持节洪之都”,“左招洪崖”,都是夸张的说法。洪都指南昌,古称洪州,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之一。这里以“左招”、“右招”表示张元济的官职很大。“洪崖”是古代神话中的一种仙人,骑乘着一匹青牛,因此又称为“青牛道士”。这里的“右麻姑”,也是对张元济的夸赞。麻姑指麻姑仙女,传说中她是西王母的女儿,能驾祥云飞升,她骑的那匹神牛也叫做“青牛”。

第二句是说:“你骑的神驹不是凡人能够驾驭的。”诗人用“仙人骐骥”来比喻张元济的高洁品格和非凡才能。这两句是对张元济的赞美之词。接下来诗人写到张元济骑乘的那匹神驹的形象,它雪白如同积雪、红润如同涂了丹砂,它的长鸣声如同长笛一样悠扬,它的脖颈很长,好像可以伸到天门之外。这是诗人想象中的景象,也是对张元济骑乘神驹的生动描述。

后六句写的是张元济骑乘的神驹的神奇功能。它不仅可以奔驰在九天之上,还能听到竹下的声音;还可以看到花朵的影子。诗人把马比作九重天的天门,说明它神通广大;还把马比作曾侍奉过玉皇大帝的香案前的神物,表明它的地位崇高。最后一句是说:“你现在被关起来了!”这是讽刺张元济的,因为他的权势越来越大,却越来越受到朝廷的猜忌。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我亦东归寻故丘”,是说自己也要回到故乡去了。因为家乡有亲人,而家乡的亲人也需要他回去照顾。结尾两句“结巢愿托三珠树”中的“三珠树”是指传说中的一种神树,上面有三颗明珠。这里用来比喻自己的理想和归宿,也就是希望像三颗珍珠一样的大树那样,既能庇护自己也能让他人受益。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张元济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自己人生道路的迷茫和困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