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辞簿领,千里返江湘。
弃置君何罪,离群我自伤。
春风过夏口,秋草卧衡阳。
为报南来雁,音书好寄将。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分析诗人情感以及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此题的解答思路是:先通读全诗,把握大意,然后逐句翻译,并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最后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运用的典故和表达技巧。

“一朝辞簿领,千里返江湘”,意思是说一旦辞去簿书之类的职务,便要千里迢迢返回故乡。这里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表达了归乡的喜悦之情。“一朝”二字写出了时间之短,表明辞官的迅速和果断;“万里”则写出了路程之长,表现了归乡的艰辛。这两个字一前一后,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归家之急切的心情。

“弃置君何罪,离群我自伤”,意思是说君王没有罪过,我却离群索居,独自伤心。这两句是写诗人因被贬而离开京城,到地方任官。诗人在这里抒发了自己因遭贬谪而感到委屈和悲愤的情感。

“春风过夏口,秋草卧衡阳”,意思是说春天的和风已经吹过了夏口,秋天的草木也已经覆盖了衡州。这里既写出了诗人在异地他乡的时间,也暗示了自己被贬谪的时间。同时,这里还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描写景物的变化来表达自己的感慨之情。

最后两句“为报南来雁,音书好寄将”,意思是说托付南来的大雁,捎个信儿,告诉家里人我的音书很好,请代我问候。这两句既是写自己思念家人,也是写诗人对家乡、亲人的牵挂之情。

【答案】

译文:

一天早晨告别了官府文书的事务,千里之遥回到了故乡。君王没有过错,而我离群索居,独自伤心。

春天的和风已经吹过了夏口,秋草已经盖过了衡阳。

托付南来的大雁,捎个信儿,告诉家里人我的音书很好,请代我问候。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首联交代了友人离去的时间和缘由;中间两联抒发了诗人被贬后远离京城、思念故土的复杂心情;末联以书信相托,表达对友人的关心和祝福。全诗构思精巧、含蓄隽永、余味悠长。

这首诗是送别秦郡倅的。首联写友人离去。“一朝”二字,写出了时间的迅速和离别的仓促;“千里”一词,写出了路途的遥远和离别的艰辛。两个词一前一后,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辞”字,写出了官员的辞别。二句写诗人辞官后回乡的行程。“万里”与“千里”,都写出了旅途之远。“一朝”、“万里”两个词一前一后构成对照。一个“返”字,写出了诗人辞官后的归心似箭。一个“辞”字,表现出诗人辞官的坚决和愉快。“一朝辞簿领,千里返江湘。”这两句中一个“一朝”字,写出了时间之短;一个“千里”字,写出了路程之长。这两个字前后相承,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使诗人归乡时那种急于要见到亲人的欣喜心情跃然纸上。

三、四句写诗人辞官后归乡的情景。“弃置君何罪?”是说君王没有过错;“离群我自伤?”则是说自己离群索居,内心忧伤。这两句话表面上是在替君王辩护,实际上却是在诉说自己的不幸遭遇。

五、六句进一步写诗人辞官后归乡的情景。“春风”“夏口”,都是地名,分别指长江南北的两个地方。“过”“卧”两字,把春风、夏口、秋草、衡阳联系在一起。春风过夏口,说明诗人在春天刚刚离开夏口;秋天到了衡阳,则说明他在秋季离开了衡阳。这样,诗人就从春天走到夏天,再由夏季走到秋季,整整走了一年。“秋风”二字点明季节,又衬托出诗人在异地流连徘徊的孤独感和时光流逝的感叹。

七、八句写诗人在外地思念家人。“为报南来雁”,“南来雁”就是飞向南方去的大雁。“南来”即从南方来信或飞来,“雁”即指书信,因此“为报南来雁”,即托付南来的大雁带去一封信。“好寄将”,即请它好好地替我带信回来。这两句话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而且流露出他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送别秦郡倅这一事件的回忆,巧妙地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经历,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和无限眷恋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