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边丞久,于今更四年。
衡湘悲雁绝,台省贺莺迁。
屡梦攀嵇叔,无诗寄郑虔。
经过问消息,漂泊已华颠。

【注释】

  1. 边丞:边境的县官。
  2. 于今:从现在起到。
  3. 衡湘:指湖南省。
  4. 台省:指朝廷。
  5. 嵇叔:嵇康,字叔夜;郑虔,字孝广,唐代著名诗人。两人均因得罪当权者被贬谪。
  6. 漂泊:流离失所。
  7. 华颠:头发花白。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唐肃宗至德二载(757)春,因避兵乱而离开湖南时所作。此诗首联写久别故土后重归时的感慨;颔联写远离京城后怀念故人之情;颈联写对朋友的思念与关切,并暗含了对友人的劝慰之意;尾联写自己飘零不遇之悲。通篇以“见”与“不见”来映衬,以“思”与“无诗”来映衬,以“问消息”来映衬,使全诗充满了深沉的情感。
    首联“不见边丞久,于今更四年。”意思是说,我离开边地已经很久了,到现在又过了四年。“不见”二字写出了离别时间之长,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之情。
    颔联“衡湘悲雁绝,台省贺莺迁。”“衡湘”指的是湘水,这里泛指湖南。“悲”字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深深眷恋和哀伤之情。“贺莺迁”则是对友人的一种祝福。这里的“贺”字也隐含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与问候。
    颈联“屡梦攀嵇叔,无诗寄郑虔。”“屡梦”是指诗人经常做关于嵇康、郑虔等人的梦。嵇康、郑虔都是唐代著名诗人,他们因得罪当权者而被贬谪。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这些朋友的思念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尾联“经过问消息,漂泊已华颠。”意思是说,我已经流浪在外多年,现在头发都白了。这里的“消息”指消息或消息传递的意思。“漂泊已华颠”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漂泊生活的感受和经历的艰辛。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对照手法,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命运的担忧。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之间的矛盾关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