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徂徕松,四时不改叶。
又不见淇园竹,青青傲霜雪。
借问二子何能然,信是平生有奇节。
男儿意气干云霓,草庐抱膝龙蟠泥。
庙廊不改岩穴操,事在他时人未知。
注释:
- 节庵:这里指作者自号或他号。
- 君不见:你看不见/看不到,表示对某人的仰慕之情。
- 徂徕松:徂徕山的松树。
- 四时不改叶:无论春夏秋冬四季,松树始终郁郁葱葱。
- 淇园竹:在淇园(今河南淇县)的竹林。
- 青青傲霜雪:形容竹子青翠挺拔,不畏严寒和风雪。
- 借问二子何能然:请你告诉我这些竹子为什么能够如此坚强?
- 信是平生有奇节:我相信他们一生都有非凡的气节。
- 男儿意气干云霓:男子汉气概如云霓一样高远。
- 草庐抱膝龙蟠泥:在简陋的草庐中,抱着膝盖像龙盘踞于泥土之中。
- 庙廊不改岩穴操:即使身居庙堂之高或山林之隐,也不改变其高尚的气节操守。
- 事在他时人未知:他的事迹将在将来显现,而那时的人还不知道他。
赏析:
这首诗通过赞美松竹的高洁品质,表达了诗人对于坚持自己原则、不随波逐流的高尚人格的追求和向往。首句“君不见徂徕松,四时不改叶”,以徂徕山的松树为例,说明松树四季常绿的特点,暗喻那些具有坚定信仰和操守的人。第二句“又不见淇园竹,青青傲霜雪”,则是以淇园的竹子为喻,描绘了竹子青翠挺拔,不畏严寒和风雪的形象。
作者通过“借问二子何能然,信是平生有奇节”两句,直接询问这些竹子为何如此坚强,并坚信他们一生都有非凡的气节。这里的“二子”指的是松树和竹子。
第三句“男儿意气干云霓”,进一步强调了竹子的坚韧不屈,象征着男子汉气概高远。而“草庐抱膝龙蟠泥”一句,则用草庐中的老者形象来比喻那些坚守节操的人,他们在简陋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高尚的品质。最后一句“庙廊不改岩穴操,事在他时人未知”表明即使身处庙堂之高或山林之隐,也不会改变自己的高尚气节,其事迹将在未来显现,而那时的人们还无法理解他们的崇高品质。
整首诗通过对松竹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对坚持自己原则、不随波逐流的高尚人格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主义精神的追求和推崇。